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4:46:38
议“网络观光团”
发布日期:2009-04-08 16:13:02  稿源:

同样诞生于网络,“观光团”不象“人肉搜索”或“网络暴力”那样有影响力,也没能象“囧”或“雷”那样成为广泛接受的流行语,更多地像是小范围的自娱自乐。但是也并非默默无闻的角色。
神兽的诞生地,成语的创造所,万能的百度百科就收录有豆瓣观光团和天涯观光团两个词条。这两个团体十分活跃,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留下了他们的足印,是观光团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我对豆瓣观光团了解的略多一些,就权且把天涯观光团放在一边不讲。
观光对象:
要想入观光团的法眼,照豆瓣观光团的说法,需是牛B、2B、装B事件,按我的理解,则是囧物、雷事、极品男女。总之那些淹没在日常生活 尘埃中的人和事,就让他们死去吧,必须是超出日常生活体验甚至是人类想象极限的事物,才能稍稍挑逗团员的神经。从这一点上看,我不能不怀疑观光团小组和“ 当时我就震惊了”和“宇宙无敌囧片王”之类的小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哄客:
几年前网络暴力话题大讨论的时候,朱大可发明了一个词,叫做哄客。还列举了一二三四等等特征。其实哄客用来形容观光团的行为更为贴 切。所谓观光,就是在发现的著名景点后,在导游小旗的指引下,一呼百应,一哄而散,蜂拥而来,呼啸而去。就象星际争霸里神族的大舰,从豆瓣观光团小组这样 的基地起飞无数小飞机,一阵狂轰乱炸以后,扬长而去。
这样的集体行为,会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如果形成刷屏或爆吧,也的确能显示出暴力的感觉来。

看客:
看客归看客,但保持沉默是不行的,潜水偷乐是不行的,这跟到风景区游览,不刻个“XX到此一游”是不行的一样。
观光客们继 承了中国网民的顶、路过、飘过的优良传统,不过更有组织性纪律性,甚至创造出了“豆瓣观光团表示对此次事件负责”“在豆瓣观光团面前,一切都是尘埃! ”这样格式化的留言。这并未改变围观的本质,人们可以表示嘲笑、揶揄、感叹等种种态度,但不实际参与话题,也不提供建设性意见。当然,围观对象的特殊性也 决定了参与可能是笑谈。
这也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UGC。团员的身份介于Spectator和Joiner之间,关注只是看看,参与只是标记一下。至于再高一层的UGC是搜集者、批评者和创造者,与这个群体关系不大。

乐趣:
观光的乐趣在哪里?没发帖做过调查,也没访过谈,虽然参与过几次围观,但体会不深。
快速参与,快速离开,快速感受,接着追赶下一个话题,不用过多的投入,既宣泄了情绪,也能享受到参与集体行动的快感。
若借鉴对快闪族的心理分析,这种集体行动应该能够满足人们短时间内回归社会群体的需求。
球场看国足齐声骂SB,听相声到J点齐声长吁噫,估计也是一样的道理。爽跟不爽都要喊出来,人多了,更壮观。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4:46:38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