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人们首次提出了记忆电阻的概念,不过直到2008年惠普才开发出了有关的实际产品。记忆电阻可以在没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保存数据,而电阻的阻值会随着电流数值和电流方向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正常状态下,这种电阻的阻值很低,而如果改变电流方向则会出现阻值大幅增加的现象。这样就可以被应用在内存中,用来模拟数字信号的“0”和“1”。而这种阻值状态即使长时间掉电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随时通过测量电阻的阻值来得到存储在其中的信息。NIST发明的记忆电阻技术则可以在掉电状态下将数据保存14天。
柔性记忆电阻技术可以用于制造柔性芯片,后者用途广泛,医学上还可以用于制造心率/血流监视器。
CNBeta编译
原文: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