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1:20:05
微软高管称“必应”品牌被汉语专家认可
发布日期:2009-06-14 12:13:13  稿源:
微软副总裁尤瑟夫.梅赫迪在给《纽约时报》的一封信中表示,“Bing”在中文中确有“病”的负面含义,在推出新品牌时,微软十分谨慎,最后选择了“必应”与“Bing”匹配,共同构建中文搜索品牌;而在确定中文品牌之前,微软咨询了搜索用户,也请教了语言学家。早在6月1日,微软搜索新品牌Bing便在中国推出,目标是中国的2.98亿网民。然而“Bing”在中文中与“病”同音,曾引起广泛争议。

  以下是尤瑟夫.梅赫迪的回信全文:

  尊敬的编辑:

  7月8日收到阁下的来信,当中谈及一些微软新搜索引擎的问题,你说“Bing”在中文里有负面的含义。没错,我们对这个可能的解释也十分谨慎,所以选择了一个汉语词汇跟“Bing”匹配,以构成新的品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保证“Bing”在中文里不致曲解。

  在中国,我们的新品牌发音是“bee-ying”,它来自中国谚语“有求必应”中的两个字,意思是“一旦需要,你就能找到”,而“必应”的直接含义是“时时准备回答问题”。

  创造一个全球性品牌绝非轻而易举之事。现在“Bing”已经崛起于53个国家,拥有34个不同语言的版本。我们咨询了搜索用户,也请教了汉语专家,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力图为“Bing”定义一个中国人喜欢的品牌。我想我们找到了今人欣慰的答案。

  尤瑟夫.梅赫迪

  微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级副总裁

  2009年6月8日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1:20:0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