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举个例子,Lynnfield处理器会使用酷睿品牌进行命名,不过视处理器功能和性能的不同,不同的Lynnfield核心处理器将分别被命名为“酷睿i5”或“酷睿i7”。但对Lynnfield处理器的移动版--Clarksfield 核心处理器而言,我们则将统一使用”酷睿i7“的品牌名称。”
这对那些只关心整机性能,从来不愿意打开机箱,也从不用考虑系统的CPU插槽种类和内存架构的小白用户而言,的确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命名体系,处理器的性能将直接从命名上反映出来。
不过,对经常自己组装PC机的DIYer来说,如果按照Intel的命名体系,LGA1366插槽的Boolmfield核心处理器和LGA1156插槽的Lynnfield核心处理器现在都会以“酷睿i7”进行命名,而不同插槽形式的处理器是不能在同一块主板上使用的,这样就会给这些用户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我们将按处理器的功能和性能对处理器进行命名,最高性能的产品将以酷睿i7命名,而入门级产品则以酷睿i3命名,中端产品则命名为酷睿i5.”
不过,Intel并没有详细说明用于区分处理器命名的“功能和性能”究竟指的是哪些指标,是超线程功能?还是所支持的内存通道数量?还是以处理器内部是否集成GPU核心?....这些Intel一概不予透露。
同时,除了新的“酷睿i7/i5/i3"命名体系之外,在低端市场,Intel将继续使用Atom,赛扬以及奔腾品牌。而LGA775插槽的赛扬和奔腾产品则将在半年到一年之内逐步淡出市场。
至于笔记本领域,第一代奔腾M处理器使用的酷睿品牌名称也将寿终正寝,而”迅驰“的平台名也将正式走下舞台。
此外,我们预计将来酷睿2处理器将被Intel命名为”酷睿i3“。
CNBeta编译
原文:bit-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