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2:23:01
盲人之光:美科学家着手研制植入型电子眼,已进入原型机试用阶段
发布日期:2009-09-24 15:35:56  稿源: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视网膜植入设备这种设备植入后能替代盲人眼中的受损细胞,直接向脑部发送视觉信号目前这款设备的研发已经进入到了 最后的试验阶段。病人接受植入手术后,还需要佩戴一副特制的“镜片”,这种眼镜的“镜片”上连接有摄像头设备,这些摄像头会把视频信息发 送给植入在眼球里的微型芯片,然后再由这些芯片将数据转换为神经信号传给脑部。当然这种方案与正常人眼的成像功能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应付盲人们在户内移动的需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开发小组的成员Shawn Kelly表示:“如果盲人们能看到在室内活动的人的脸,那么他们就可以认出这些人,并且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能静静地坐在那里等这别人来打招呼。”

研究小组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找寻有兴趣试用这套设备的盲人,目前已经有一位名为Rob Spence的电影制片人愿意参加试用,他同意研究小组将一台无线摄像头安装在自己失明的右眼框中。

以下是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中的镜片部分内藏有一个线圈,而患者眼眶里的假眼珠四周也同样绕有线圈,里面则装有摄像头和植入的微芯片,镜片里的线圈可以利用电磁效应为摄像头和芯片供电,而为了防止水浸,微芯片则被密封在一个钛盒中。微芯片接收摄像头的视频信号,并把信号转换成电极信号,由电极产生神经信号通过神经线向脑部传送信息。

由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学教授John Wyatt带领的一个研究团队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对这套原型设备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他们可以对芯片的算法进行一些调整,这样便能产生有用的视觉信号,他们还计划将这种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到10年以上。

这项研究计划难度相当之高,因为研究者们需要设计并植入微芯片,同时又不能对眼部的结构造成破坏。在去年十月份版的IEEE生物医学期刊上,研究者们曾表示希望能找到一种能把微芯片设置在眼球外部,而只把电极放在视网膜后面的设计方案。

CNBeta编译
原文:
wired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2:23:01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