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分析人士秦川对记者表示,福建“玉米”团再次涌向“.中国”域名,说明“.中国”域名商机已经显现,或将引发新一轮的抢注囤积热潮。重现当年抢注 “.com”域名现象。他建议,在此时企业要做好充分准备避免“.中国”域名被抢注。特别是一些国际企业,由于其中文译名和其英文域名几乎毫无瓜葛,因此更容易被人抢注。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中国域名产业规模超42亿元。但是之前由于“.com”域名规模已经十分成熟,在“玉米”眼中有利用价值的域名价格已经太高。因此,当“.中国”域名开放的时候,新一轮的投机潮也势在难免。
见到福建“玉米”团抢注“.中国”域名,万网相关负责人表示:“域名是消费者在互联网中识别企业的惟一网络标识,它和商标一样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应注意保护和注册相关域名,加以合理应用,以免被他人恶意抢注而企业再花费巨额资金赎回,使本属于企业的域名成为他人的赚钱工具。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部分知名企业为了避免“.com”域名抢注尴尬再度重演,出于企业域名保护的考虑,已经提早完成了“.中国”域名的注册工作。譬如,海尔、同仁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