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乱象需堵疏有道

摘要:

近年来,高校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的现象,不仅引起社会关注,监管部门也高度重视,多次出台措施进行治理整顿。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近日,银保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这一方面是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另一方面也是要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观。

早在2017年6月,原银监会等部门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但现在看起来,校园领域的信贷乱象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诱导性营销,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一些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

为什么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会选择以大学校园为目标?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接受新事物比较迅速,这其中就包含互联网金融消费贷款的推广。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针对个体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实现精准有效的广告投放,进而达到“精准收割”。二是,大部分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其包括消费理念在内的生活理念尚不成熟,这也导致了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乘虚而入”。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外乎加强监管。这其中,一是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二是对大学生本身的“监管”。

对于前者,上述《通知》采取了严厉措施,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过往不是不究,而是严究。今后,相关监管部门将指导各地公安机关依法加大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中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套路贷、高利贷等方式实施的犯罪活动,加大对非法拘禁、绑架、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

这是刹住“不良”,可谓“堵”。同时也要开辟“有良”渠道,也就是“疏”。毕竟大学生消费信贷是有其自身需求的。

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大学生消费信贷呈现激增的趋势,年均增长率甚至超过100%。但要满足这种需求,必须在有序规范的状态下进行,比如在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利率合法的原则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校园消费信贷产品。

对大学生本身的“监管”更多应该是“软硬兼施”。“硬”的方面是对即使合规的金融机构也要加强约束,要严格贷前大学生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这个方面需要大学生的配合,如果提供假的信息资料会影响到自己的征信。

“软”的方面是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方面的教育。为什么互联网大学生消费信贷成为了需要规范的方面,重要的是这种现象存在市场。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观念,学校负有责任,学生的家长同样负有责任。

学校方面,要建立日常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生活消费、人际消费、娱乐消费等方面出现的倾向性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努力做到早防范、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家长方面,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非法的大学生消费贷更多不是看中大学生本身,而是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相关文章:

部分大学生深陷网贷陷阱 监管发文严禁小贷、非持牌机构对其放贷

五部委联合出手治理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 严格监管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互联网贷款再迎新规,大学生们还能用“花呗”吗?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