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国就历史性的《公海条约》达成一致 承诺保护国际水域
一项历史性的保护协议已经看到193个国家首次聚集在一起,就《公海条约》达成一致,该条约旨在到2030年将30%的国际水域纳入保护区。该条约对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成功是必要的,也是自2004年以来一直进行的谈判的一个突破。
3月4日星期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海洋生物多样性政府间会议(BBNJ)主席Rena Lee宣布:"女士们,先生们,船已经靠岸了",全场起立欢呼。
该协议是在经过38个小时的大规模会谈后达成的,此前在捕鱼权和资金方面的争议已经僵持了多年。在过去两周的谈判中,该条约有时看起来也会解体,主要问题涉及公平分享海洋遗传资源(MGR)。
来自深海海绵、海藻和细菌等的MGR被证明是日益有益和有利可图的制药、工业流程和食品生产的发展领域。可以理解的是,较贫穷的国家对获得这些资源及其利益有很大的担忧,因为勘探的大部分资金和MGR的商业利益来自于最富有的国家。
在新提议的保护区内,各国同意限制捕鱼、航运路线和深海活动,如采矿,这将需要新的环境评估程序。只是如何管理这些保护区,以及如何提供资金,都还没有确定。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科学主席Elaine Baker说:"目前,采矿公司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供的关于其深海采矿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数据非常有限。我们希望该条约将迫使改变,以增加透明度并帮助保护深海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然而,这是一个承认国际水域的历史性时刻,这些水域位于国家边界之外,约占海洋的三分之二。上一个协议是在40多年前签署的,即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协议定义了公海,但直到现在,这些水域中只有1.2%被列入保护区。
澳大利亚昆士兰格里菲斯大学鲸鱼和气候研究项目经理奥拉夫-梅内克说:"几十年来,公海一直受到无管制的资源开采,主要是渔业,对鲸鱼等洄游物种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由于世界海洋正处于全球变化的压力之下,包括污染、渔业和气候变化,至少保护30%的海洋将有助于减少其中的一些影响,并为后代确保海洋生物多样性。"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数据,近10%的海洋物种被发现有灭绝的危险,还有41%的受威胁物种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的生存至关重要。
该条约有望使《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走上正轨,因为它雄心勃勃地承诺到2030年保护30%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土地和水。
"领导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团队参加联合国谈判的全球海洋治理和政策高级专家Jessica Battle说:"公海上发生的事情将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我们现在可以以一种反映相互关联的蓝色经济和支持它的生态系统的方式来看待对我们海洋的累积影响"。
该条约草案现在将被审查技术性问题,并翻译成六种联合国官方语言,然后召开另一次会议正式通过。
Battle说:"全世界的海洋倡导者们可以好好享受这个多年来的时刻。"但这并不是一个终点。为了使条约的良好意图在水上产生效果,我们必须保持压力。一旦技术问题解决了,条约通过了,它就需要生效,这样它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所有国家都必须尽快正式签署和批准它,使之成为他们自己的国家立法。话语很重要,但我们的海洋需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