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最新观测结果揭示星系碰撞是如何引发恒星形成的

摘要:

一项利用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的研究揭示,星系碰撞非但不会摧毁恒星,反而会为数百万恒星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星系的碰撞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会摧毁恒星,事实上它为创造数百万颗恒星创造了条件,并可能伴随着行星。

Galaxy-AM-1054-325(1).jpg

从这张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片中可以看到,AM 1054-325 星系在邻近星系的引力作用下,从正常的薄饼状螺旋形状扭曲成了 S 形。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是,新生的恒星群沿着一条拉长的潮汐尾迹形成,长达数千光年,就像一串珍珠。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位天文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锁定了其中的 12 条潮汐尾迹,发现了 425 个星团,每个星团都有多达一百万颗新生恒星。图片来源:NASA、ESA、STScI、Jayanne English(马尼托巴大学)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对12个星系进行了观测,这些星系拥有长长的、像蝌蚪一样的潮汐尾迹,尾部的气体、尘埃和恒星都是在这种碰撞中产生的。研究小组在这些潮汐尾迹发现了 425 个新生恒星星团,每个星团包含多达 100 万颗新生恒星。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教授、研究小组成员简-查尔顿(Jane Charlton)说:"星系合并时,气体云会发生碰撞和坍缩,从而形成一个高压环境,恒星就可能在这个环境中形成。这些合并的内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对于这些合并产生的碎片(如潮汐尾迹)中可能形成恒星的情况却知之甚少"。

当星系相互作用时,引力潮汐力会拉出长长的气体和尘埃流,相互作用的星系之间的引力拉锯战把星系的旋臂拉得像太妃糖的形状一样,沿旋臂尾部的星团看起来就像一串珍珠。天线星系和老鼠星系就是两个具有这种潮汐尾迹的著名星系,它们都有狭长的手指状突起。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小组综合利用了新的观测数据和哈勃的档案数据,确定了 12 个潮汐尾迹内星团的年龄和质量。然后,他们利用绕地球运行的两台紫外线太空望远镜的数据确定了恒星形成的速度,其中一台搭载在现已退役的银河进化探测器(Galex)上,另一台搭载在尼尔-盖尔瑞斯-斯威夫特天文台(Neil Gehrels Swift Observatory)上,该天文台的任务运行中心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研究小组发现,许多潮汐尾迹星团都非常年轻--只有1000万年的历史。此外,这些星团似乎是以相同的速度沿着绵延数千光年的整个尾部形成的。他们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在尾部看到大量年轻天体令人惊讶。这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星团形成效率的信息,"第一作者、弗吉尼亚州阿什兰市伦道夫-麦肯学院讲师兼基布尔天文台主任迈克尔-罗德鲁克说,他在研究时还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有了潮汐尾尾迹,就会有条件建立起新一代恒星,否则这些恒星可能不会存在"。

在合并之前,这些星系中含有大量的分子氢尘埃云,它们可能一直处于惰性状态。在碰撞过程中,这些云相互挤压和碰撞,氢被压缩到一定程度,从而引发了一场恒星诞生的风暴。

据研究人员称,这些被挤出的星团的命运还不确定。它们可能在引力作用下保持完整,进化成球状星团,比如那些在银河系平面外运行的星团。或者,它们可能会分散开来,在螺旋星系周围形成一个恒星光环,或者被抛离出去,成为银河系间游荡的恒星。

查尔顿说:"我们认为,潮汐的星团可能在宇宙早期更为常见,当时宇宙较小,星系碰撞更为频繁。"

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