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上发现的榛子壳可以记录采集时的环境 揭示我们祖先生活的世界
如果我们能站在中石器时代祖先称之为家的地方,可以看到周围有什么?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技术,通过研究保存了数千年的古代榛子壳,来确定考古地点周围的微生境是茂密的森林还是更为开阔的草地。这种方法可以揭示数千年前当地生态系统的面貌,并揭示人类在漫长岁月中对这些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
考古学家采集土壤中的花粉样本,以了解遗址植被的变化:这是作者分析榛子壳的辅助技术。图片来源:Nils Forshed
考古学家研究古代遗址中榛子的碳同位素值,以了解当地树林的特征。
《环境考古学前沿》(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一文的第一作者、牛津大学的艾米-斯泰林(Amy Styring)博士说:"通过分析从瑞典南部考古遗址(从中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者营地到北欧最大、最丰富的铁器时代定居点之一)中发现的榛子中的碳,我们发现榛子是从逐渐开放的环境中收获的。"
几千年来,北欧的人类一直将榛子树作为材料和食物的来源。对于在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采集数百枚榛子的人们来说,榛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文章的资深作者、瑞典隆德大学的 Karl Ljung 博士说:"坚果是一种极好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源,可以长期储存,整粒或磨碎后食用。果壳也可以用作燃料"。
与所有植物一样,榛树也含有碳,碳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即同位素。不同碳同位素的比例受叶片细胞和周围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比例的影响而改变。在榛树等植物中,这一比例受阳光和水分供应的影响很大;在瑞典等不缺水的地方,阳光对这一比例的影响更大。在争夺阳光的其他树木较少、光合作用率较高的地方,榛树的碳同位素值会更高。
Ljung 解释说:"这意味着,在考古遗址上发现的榛子壳可以记录采集时的开放环境。这反过来又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当时人们觅食的栖息地的信息。"
收集信息
为了测试考古样本中是否存在这种影响,科学家们从瑞典南部三个地点不同光照度下生长的树木上采集了榛子,并分析了其碳同位素值的变化以及这些值与树木所处光照度之间的关系。然后,他们研究了同样在瑞典南部考古遗址中发现的榛子壳的碳同位素值。他们从四个中石器时代遗址和十一个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的遗址中选择了贝壳碎片,其中一些遗址曾在不止一个时期被人占据。
利用参考值和考古结果,考古学家建立了一个模型,将榛子样本归入三个类别之一:封闭、开放和半开放。由于单个榛子的碳同位素自然会与生长在类似环境中的其他榛子的碳同位素略有不同,因此科学家们使用了每个遗址的多个样本,并评估了生长在封闭或开放环境中的榛子的比例。
增长变化
科学家们发现,中石器时代的坚果是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采集的,而近代的坚果则是在较为开阔的环境中采集的。到了铁器时代,为这项研究采集榛子样本的大多数人都是从开阔地而不是林地采集坚果的,他们的微生境已经完全改变,这与花粉分析得出的环境重建结果是一致的,但在花粉记录稀少的地方,同位素分析可以用来直观地描述当地环境。
Styring说:"我们的研究为将环境变化与人类的觅食活动直接联系起来并重建他们所利用的微生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我们希望直接对更多考古遗址和环境中的榛子壳进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和碳同位素测量。这将更详细地了解过去的林地和景观,有助于考古学家更好地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或许还能帮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今天林地的使用和变化。"
编译来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