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力“烹饪”大堡礁 导致珊瑚大面积白化
澳大利亚政府官员2024年3月8日证实,澳大利亚大堡礁因热应力导致珊瑚大面积白化。这是自 2016 年以来大堡礁第五次出现大规模白化现象。负责监测珊瑚健康状况的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对 300 多个珊瑚礁进行了空中勘测,发现三分之二的珊瑚礁浅水区出现白化现象。
2024 年 3 月 4 日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海面温度异常,基于多尺度超高分辨率海面温度)项目的数据。连续数周高于平均水平的海洋温度导致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出现大面积白化现象。
热应激对珊瑚的影响
珊瑚礁管理局首席科学家罗杰-比登(Roger Beeden)说:"空中勘测的结果和我们看到的珊瑚白化现象与夏季几个月来在珊瑚礁上空形成的热应力模式是一致的。"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北海岸。它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大堡礁横跨 346000 平方公里(134000 平方英里)的珊瑚海,由 2500 个珊瑚礁和 900 多个岛屿组成。
造成白化现象的原因是海洋温度持续高于平均水平。珊瑚与光合藻类(称为藻黄体)有共生关系,藻黄体为珊瑚虫提供养分和鲜艳的颜色。热应力会导致珊瑚排出光合藻,使珊瑚的骨骼结构呈现"漂白"的外观。
影响珊瑚健康的因素
评估水温过高对珊瑚礁造成的风险的常用指标是海面温度超过月平均最高温度 1摄氏度的周数。温度升高 4 周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珊瑚白化现象;8 周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大面积珊瑚白化现象。据珊瑚礁管理局称,截至 3 月初,部分珊瑚礁已暴露在比正常温度高 8 到 10 周的环境中。
上图显示了 2024 年 3 月 4 日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海面温度异常。该项目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负责,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国际卫星对海面温度的测量数据与船舶和浮标观测数据相结合。异常值反映的不是绝对温度,而是 2024 年 3 月 4 日的海面温度与 2003-2014 年该日平均温度之间的差异。
历史背景和气候模式
大堡礁之前的大规模白化事件分别发生在 1998 年、2002 年、2016 年、2017 年、2020 年和 2022 年。据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称:"在这几年之前,在大堡礁 500 年的珊瑚记录历史中,没有证据表明发生过如此大范围的事件。"
2023 年下半年至 2024 年初,太平洋信风减弱,使得西太平洋的暖水涌入东太平洋--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在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的基础上,这种模式使全球平均海面温度在过去10 个月中屡创新高。不过,厄尔尼诺现象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海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要复杂一些。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期间的海洋表面温度有点像跷跷板,"JPL的气候科学家乔希-威利斯(Josh Willis)说。"当厄尔尼诺期间东太平洋的海洋温度较高时,西太平洋的温度通常较低。"
研究发现,大尺度海洋环流模式和气候变化本身并不能完全解释珊瑚海的海面温度和白化趋势。相反,厄尔尼诺现象期间的天气模式历来抑制澳大利亚夏季季风,导致云量减少,气温高于平均水平。这些条件在决定珊瑚海的温度以及大堡礁珊瑚白化的程度和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译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