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 Pro发布近一年,苹果的美梦落空了?

摘要:

Vision Pro究竟是下一个iPhone,还是一个昂贵的技术花瓶?从2023年6月6日苹果在WWDC发布Vision Pro以来,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近一年过去,关于它,无论是科技行业还是普通用户,无论是购买和使用它的人,还是仅仅在互联网了解过它的人,几乎都很难达成共识。

对于技术和产品特性明显,而公众评价又两极分化的产品,大部分时候都会得到一个不是共识的共识――时间会证明一切。拥护Vision Pro的人将时间视作无言的利器,批评Vision Pro的人则期待“皇帝的新衣”被时间剥落。

一年的时间不算长,但在日新月异的消费电子行业却也不算短,Vision Pro发布近一年,现在我们能看清它了吗?


为什么大家喜欢把Vision Pro比作iPhone?

在去年的发布会上,苹果CEO库克说Vision Pro将“开启空间计算时代”;2007年乔布斯对初代iPhone的定义是“重新发明手机”,相比之下,乔布斯都显得谦逊了。

外界之所以频繁对比Vision Pro和初代iPhone,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两者在上市之初面对的争议非常相似。


初代iPhone凭借多点触控屏幕和划时代的OS X操作系统(iOS的前身),拥有远超其他任何手机的交互体验和互联网能力,以及整合了MP3、MP4的音乐、视频功能,成为适用性极强的移动设备。但另一方面,它的屏幕达到3.5英寸,续航只能使用5小时左右,远不如功能机长达数天的续航;没有物理键盘,被诟病“在玻璃上打字”,文字输入效率很低;屏幕巨大导致极其不耐摔,犹如“花瓶”。

Vision Pro则是这样的:它拥有时下最优秀的显示技术,能够实现无可比拟的3D立体视频,几乎所有体验过它的人都印象深刻;采用手势、眼动和语音控制,精确度和便捷度远超其他VR/AR;搭载了全新的visionOS操作系统,拥有全新的交互模式和UI设计,降低了虚拟现实设备的使用门槛。


另一边,Vision Pro重量超过600g,几乎每个长时间使用它的人都不会对它的佩戴体验给出好评;在使用外接电池的情况下,它只能使用2小时左右,甚至看不完一部《复仇者联盟》;发布近一年,几乎没有大厂为它开发或适配应用。

类比来看,Vision Pro几乎遭遇了初代iPhone近乎相同的评价:它们的长板很长,长到整个行业只有它能提供这样的功能,例如两者都具备全新的交互方式;它们的短板又很短,相比同行它们甚至可以称为半成品,例如两者的续航都只能支撑数小时。

那么,可以说Vision Pro就是下一个iPhone了吗?还不能。

究竟是不是下一个iPhone?

历史上,起初惊艳,后来隐没于尘埃的“流星”产品并不少。2011年Google的智能眼镜Google Glass的风头一点也不比现在的Vision Pro差,但这款产品已在去年停产,整个生命周期只有12年。甚至苹果也在1993年推出过全球第一款平板电脑牛顿(Newton)。

如今距离初代iPhone发布已经过去17年,我们能够清晰地认知iPhone何以能开创智能手机浪潮――它的长板大大超过了短板。我们常常拿“木桶效应”形容一款产品,说短板决定一款产品的下限,但这句话其实忽视了长板对上限的意义。

与同时代其他手机相比,iPhone的短板非常明显,但极其优秀的长板让它可以在短板明显的情况下也能让水桶装更多的水――尽可能放大自己的优势区间,让用户对iPhone的喜爱大于对缺点的厌恶。正如一个倾斜的水桶。


初代iPhone完美做到了这一点:全新的操作系统让儿童也能凭直觉顺畅控制手机;能听歌、看视频、打电话、发短信,娱乐和商务完美结合;全新的浏览器等互联网工具,让手机上网变得和PC一样简单,极大提高了网上冲浪的效率。

简而言之,交互方式的完美展现、娱乐性的极大满足,上网效率的极大提高,让初代iPhone拥有了远超同时代手机的能力,并且它们都是手机、MP3、MP4乃至个人电脑上的核心功能,而非边角料,于是才让用户忽略了其缺点。这也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取代功能机的核心所在。

更重要的一点是,初代iPhone所谓的“缺点”只是与当时的功能机比较而言,而非违反人类使用习惯上的天生缺陷。例如,数小时的续航虽然相比功能机很短,但日常使用电话、看视频、听歌等几乎没什么影响,用户养成充电习惯后,长达数天的续航对大部分人已没有意义;不够耐摔也被手机保护壳、用户改变使用习惯等弥补。


一个现实例证是,在初代iPhone发布仅半年后,《纽 约 时 报》根据获得的Google内部数据显示,在2007年圣诞节期间,Google网站来自iPhone的访问量首次超过了其他型号手机。而根据当时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的数据,iPhone仅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份额,远远低于另外几大“前辈”――塞班(Symbian)手机稳占63%份额,微软Windows Mobile为11%。

因此,虽然彼时媒体对iPhone褒贬不一,但真正购买iPhone的用户却用流量早已证明了其产品力之突出。

那么,在Vision Pro身上,能够看到类似的长板远超短板的表现吗?答案是否定的。

正如前文所述,Vision Pro的优点主要集中在视觉体验和交互方式上,实际表现也确实远超目前的VR/AR,如果从VR/AR行业来说,Vision Pro无疑是一款优秀产品,但VR/AR本就是小众设备,与初代iPhone面临的每年销量数十亿台的手机市场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也因此,苹果才把它定义为“下一代空间计算设备”,其使命是取代个人电脑或智能手机,成为新一代全民产品。

如果对比智能手机就会发现,Vision Pro上所谓的3D视频、隔空交互等等都没有对智能手机产生实质性威胁,因为两者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并且,Vision Pro上的体验可以称为“革新”,但在操作效率上,相比智能手机几乎看不到任何优势。例如,隔空操作相比触控操作没有效率上的提升,只是相比其他VR/AR产品更优秀。再比如,苹果发布会上提到的办公和上网场景,Vision Pro只是在空间里多摆放了几个窗口。


另一方面,Vision Pro的短板也不像初代iPhone可有可无,而是非常致命。Vision Pro即便外接电池也只有两个小时左右的续航,甚至很难看完一部稍长的电影,但影视体验却又是它的核心卖点之一;初代iPhone续航虽短,但并不影响正常使用。Vision Pro过于沉重导致长时间佩戴感极差,且可能导致眼睛不适,甚至造成生理性损伤;而初代iPhone从未出现违反人类使用习惯上的问题(不包括软件操作层面)。

续航和重量是Vision Pro最大短板,它短到已经涉及人类最广泛的使用体验和操作习惯,而非只是产品设计上的缺陷。如果没有电池、半导体、散热等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很难看到Vision Pro能在后续的更新迭代中解决它们。

总的来说,Vision Pro在长板上并未展现出远超其他计算设备的独特优势,而在短板上却有难以短时间内解决的致命缺陷,卖得贵只是它最微不足道的缺点。

因此,尽管Vision Pro和初代iPhone在产品特性和风评上有类似之处,但两者的命运很难一一类比。如今Vision Pro开卖仅三个月,市场讨论度就几乎消失殆尽,也从侧面体现出其离普通用户的需求非常遥远。

Vision Pro命运会怎样?

4月29日,知名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称,苹果Vision Pro继任者的发布可能会推迟到2026年底,但在推出第二代产品之前,苹果必须设法降低成本,“据我所知,苹果仍在为如何降低成本而感到困惑”。

古尔曼还称,今年苹果计划为Vision Pro推出全新升级的visionOS 2.0操作系统,但预计不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Vision Pro的下一个重大举措将是国际扩张,苹果正准备将其引入中国市场。

同样对比iPhone的发展历程,在初代iPhone上市一年后,苹果便在2008年6月带来了iPhone 3G,大大弥补了网路速率上的短板,销量暴涨了7倍。

如果Vision Pro的迭代速度如此之慢,恐怕很难在市场上维持足够的热度,促进其销量增长。目前行业对其年内销量预估从最初的百万台已经降低至数十万台――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称,苹果已削减2024年Vision Pro出货量至40-45 万台。


如果没有新品刺激,如此低的用户量也很难吸引开发者为Vision Pro开发新应用,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从技术角度来说,Vision Pro无疑极具创新性,但从解决用户痛点,提升娱乐、工作效率的层面来说,它并未展现出革命性的优势,和初代iPhone不可同日而语。

对苹果这家全球科技巨头而言,几乎不用考虑市场营销的问题,只要产品不差,即便价格昂贵都会有用户为其买单,他们已经无数次证明过这一点。

苹果唯一需要考虑的是,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能实现它。后者是技术问题,前者则是一个产品哲学问题,它非常纯粹,但解答又极其困难。

从苹果汽车立项到被放弃,证明了苹果知道用户想要什么,但它实现不了。

Vision Pro则是另一种处境,苹果做到了“Only Apple can do”的创新,但它似乎对“用户需要什么”并不确定。能否真正回答这个问题,将是决定Vision Pro命运的根本。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