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社会互动会推迟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的成熟
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发育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因物种的社会结构而异。 在独立繁殖者(如类人猿)中,父母只负责抚养后代。 然而,在合作繁殖者中,如普通狨猴(Callithrix jacchus)和人类,其他群体成员也从出生起就帮助抚养婴儿。
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社会互动会推迟狨猴大脑的成熟,这一点与人类类似。 这一发育阶段的延长会促进学习,而学习对狨猴复杂的社会行为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参与社会处理的大脑区域成熟缓慢,这与人类的发育过程相似。 大脑的长期成熟支持了从社会互动中的长期学习,这也是在这些灵长类动物身上观察到的高级社会认知技能的基础。
苏黎世大学进化人类学系的保拉-瑟里托(Paola Cerrito)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研究了这些社会互动如何影响普通狨猴的大脑发育。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大脑发育的时间及其与社会认知技能的联系,尤其是狨猴的亲社会和合作行为。
与人类一样,普通狨猴的幼崽从出生起就会与多个照顾者互动,因此会接触到密集的社会互动。 图片来源:Judith Burkart/UZH
研究小组利用磁共振数据分析了大脑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狨猴体内,参与处理社会互动的大脑区域表现出与人类类似的长期发育。 这些脑区直到成年早期才发育成熟,从而使狨猴能够更长时间地从社会互动中学习。
和人类一样,未成年的狨猴从出生起就被多个照顾者包围和照顾,因此会接触到激烈的社会互动。 喂食也是一项合作性工作:未成年动物由群体成员喂食,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不得不乞讨食物,因为它们的母亲已经忙于照顾下一代。 根据这项研究,从多个群体成员那里获得关爱的需要极大地影响了这些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发育,并促成了它们复杂的社会认知动机(和观察技能)。
狨猴原产于南美洲森林,是一种体型娇小、行动敏捷的灵长类动物,以其独特的社会动态和富有表现力的叫声而闻名。 这些灵长类动物生活在亲密无间的群体中,它们表现出的有趣行为为人们了解社会和认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图片来源:Judith Burkhart/UZH
鉴于狨猴与人类的相似性,它们是研究社会认知进化的重要模型。Cerrito解释说:"我们的发现强调了社会经验对神经和认知网络形成的重要性,不仅在灵长类动物中如此,在人类中也是如此。在合作繁殖的物种中,婴儿早期的社会输入可能是人类形成明显社会动机的驱动力。这一见解可能会对从进化生物学到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等各个领域产生影响。"
编译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