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最大湖泊发现外来鱼类物种入侵

摘要:

一种常在家中水族箱中看到的闪闪发光的银色鱼,如今却静静地生活在菲律宾最大的淡水湖中。它的出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外来物种不受控制地释放到该国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的担忧。2024年,马尼拉雅典耀大学的科学家们仔细检查了在拉古纳湾捕获的一条鱼。通过详细的形态学分析,他们确认这条鱼为施氏鲃(Baronymus schwanefeldii)。虽然该物种并非菲律宾本土物种,但它起源于东南亚各地。

施氏鲃以其快速生长和杂食性而闻名,其反光的金属外观使其成为水族爱好者的最爱。但在自然栖息地中,锡纸鲃的引入构成了严重威胁,因为它在食物来源和繁殖空间的竞争中可能迅速超越本地物种。

此前有关该物种在菲律宾的报道要么未经证实,要么仅基于传闻。虽然无法确定锡箔鱼何时以及如何被引入拉古纳湾,但确认它们在该地区存在,凸显了入侵淡水鱼在菲律宾内陆水域扎根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监控,并可能带来长期的生态后果。

马尼拉雅典耀大学的生物学家最近在《菲律宾系统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2024 年在拉古纳德湾捕获的已确认的 Barbonymus schwanefeldii(施氏鲃)标本的照片。图片来源:Mariko Aboganda,马尼拉雅典耀大学

“虽然我们是在拉古纳德湾首次确认发现B. schwanefeldii,但在附近的河流,例如百胜滩、拉古纳等地,也曾报告发现过这种生物。我们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帮助提高公众意识,并进一步加强监测力度,不仅针对B. schwanefeldii,也针对其他入侵物种,”首席研究员肯特·埃尔森·S·索尔贡说道。

作者警告说, B. schwanefeldii的建立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拉古纳德湾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的压力,该生态系统通过渔业、供水和洪水调节为数百万菲律宾人提供支持。

如果这种蔓延持续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像罗非鱼等其他入侵鱼类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生态破坏一样,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水生食物网的不可逆转的变化。他们的研究强调,在发生更多不可逆转的入侵事件之前,迫切需要制定全面的生物安全政策和建立国家级淡水外来物种名录。

编译自/scitechdaily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