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成功低成本制备氘代酸碱 比黄金还昂贵
氘代酸碱作为特殊的氘代化合物,因制备难度极大,长期以来价格远超黄金。不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突破性成果,正改写这一局面。7月9日,该重要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
氘代酸和氘代碱是科研与工业领域的“关键材料”:在药物研发中,它们是氢/氘交换反应的核心原料,能显著提升药物稳定性。
在OLED器件制造中,可延长屏幕使用寿命;同时也是核磁共振等精密检测的重要试剂。
但传统制备工艺需高温高压条件,依赖昂贵催化剂,且产物纯度难以控制,导致其售价高达每克数千元,远超当前黄金每克700余元的价格。
双极膜内氘离子迁移示意图与制备氘代酸碱性能
中科大团队创新性采用双极膜电解技术,以廉价无机盐和重水为原料,在室温下即可一步生成高浓度氘代酸碱。
这项技术破解了三大瓶颈:无需贵金属催化剂降低原料成本,常温反应减少能耗,产物纯度可达99.9%以上。经测算,新工艺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五分之一,降幅达80%。
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完成3吨/年氘代酸碱的中试放大,为其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双极膜解离重水的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