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的“老年人”又被用QQ的“年轻人”嫌弃了

摘要:

时间就像一个无情的“石磙”一样,从古早互联网网民的身上碾压而过,过去在网上的潮流行为,如今却成为被嫌弃和吐槽的对象,可能70后、80后、90后们也没想过会有今天,一代新人换旧人。

日前,“一直没明白为什么微信能取代QQ”的话题被推上热搜,数据显示,该话题的讨论量达1.3万条,阅读量为1847.4万。

其中,最热的一条微博内容,1000多人转发,2422条评论,4万人点赞(数据截至稿前)。该微博底下最热的一条微博也很让人扎心,“当时是优先占据中老年人市场,结果他们位高权重,带着所有人用,慢慢的工作也在用”,该评论的点赞量达9422次(数据截至稿前)。如果继续往下翻热门评论,也能看到更多年轻人对用微信的“老年人”的嫌弃。

可能经常用微信的人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老年人”。但是如果仔细看“一直没明白为什么微信能取代QQ”话题的内容,可能会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首先,年轻人可能没明白,微信和QQ都是腾讯公司的。从时间线来看,QQ推出于1999年,微信推出于2011年,QQ远远早于微信。但在2016年,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就超过了QQ。腾讯公司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4.11亿,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QQ移动终端月活跃账户数为‌5.32亿。QQ的月活跃用户数连微信的一半都不到。

过去的年轻人可能用微信,但现在的年轻人却在用QQ,这就导致他们不理解微信取代QQ,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微信和QQ是一家公司的产品,对于没有完整经历过互联网崛起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他们确实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并不了解其中的道道,微信和QQ都是一家,无论谁赢,最后都是腾讯公司赢。

其次,微信的崛起,与几个因素有关。

1.QQ的加持。微信一开始也不完全是从零开始,而是借着QQ逐渐发展起来的,比如,社交关系链,用户使用微信后,能看到其他好友的微信号,一般用户可能也就随手加上了,在QQ社交关系链+通讯录关系链的双重加持下,微信的社交优势变大。

最开始的移动社交市场,也并非微信一家独大,包括中国移动的飞信,网易的易信,阿里巴巴的来往,都曾冲击过微信的地位,但微信的QQ社交关系链+通讯录关系链优势,让微信独占鳌头。

2.微信最初也不是跟现在一样什么都包括,比如,视频号、小程序、游戏、支付、听一听等。微信最开始功能也非常简单,甚至连游戏和视频号都没有,只有微信聊天和朋友圈等较为简单的社交功能。

不同于QQ的成长路径,微信的成长也是一步步逐渐做起来的,比如,微信小游戏,2013年微信在5.0版本中首次推出“经典飞机大战”游戏,2014年1月27日,微信又推出了现在人人都在用的微信红包,2017年5月18日,微信又新增“搜一搜”功能。

依托于微信自身的用户基础,微信每一次推出新功能,都带动了更多的用户使用微信,并最终让它成为一款全面应用。

3.产品简单。没错,微信崛起也是靠着产品简单方便。QQ还需要用户注册QQ号,每次登陆,还需要输入QQ号和密码,而微信直接手机号就可以注册。对于年轻人来说,注册、登陆、输入密码等非常简单,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则没那么方便。

微信之所以迅速风靡的原因,也跟它的产品简单有关,注册简单,另外,不需要输入法。可能现在的年轻人无法理解,都这个年代了,竟然还会有人不会用输入法打字?没错,放到10年前,确实有许多人不会用拼音打字,手写字也是后来才推出,而且,也有人手写也不会,不会打字的人,可以用微信语音输入。

微信对于当时的老年人还起到了一个作用就是:视频通话和语音通话,对于一些在农村的老人和孩子们而言,微信的视频通话、语音通话功能,能够让在两地的亲人相互联系,这也是微信的亮点。

QQ没能满足的市场需求,被微信给满足了,这也是微信崛起的因素。

不得不说的是,互联网行业发展太快了,以至于没有经历过微信发展的人就认为QQ可能更好,并诘问,为什么大家现在都跑去用微信去了?

微信在工作场景中的应用,也是它崛起的因素之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工作中日常社交的工具就是微信,反而QQ会显得很奇怪,这与微信自身的“国民级社交应用”因素有关,一是用的人多;二是成年人的使用习惯;三是与通讯录的绑定。试想一下一个社交场景,两个人互相留联系方式,两个人肯定会用其他人都在用的软件,而不是用户量级略少的QQ,这种用户习惯也决定了微信更火。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不用微信,可能影响并不大,毕竟他们过去的社交关系就是父母、同学老师等,但是一旦将人放大到更大的社交关系,比如同事、客户等,就需要顾及其他人使用社交软件的习惯,而随着工作习惯的变化,微信就逐渐替代了QQ。

还有一点就是,微信的商业价值显然远远超过QQ,如果腾讯公司没有微信,而只有QQ,腾讯如今的地位就很难说。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年轻人”,一是丝毫不看事物的基本逻辑;二是将个人主观感受彻底放大,只讲个人的“爽”或“不爽”。

作为用惯了微信的“老年人”,或许只能干瞪眼,似乎他们也没完全说错。但是,话说回来,当脱离工作需求后,谁还不是个“简单人儿”?‌‌别说QQ,有人可能手机都不用。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