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Crunch作者Alexia Tsotsis撰文评述语音通信正走向没落。文章大意如下:
在科技领域,当你说一样东西已死,那就是说“它正在衰落”。是的,电话呼叫正处在不可阻挡的衰落中。比起手写信件,电话呼叫没有那么老套,但作为一种通信 方式正在失去光彩,哪怕有些怀旧之辞还会吹捧它一段时间。当2008年短信使用量超过手机呼叫时,它就达到了一个转折点,我们的世界开始慢慢被文字基础的 通信主宰(感谢Twitter)。如果旧的媒体告诉过我们一些东西,那就是大多的产业至少要花十多年来分裂,对于大型电话公司尤其如此。但我们十分清楚我们正走在此路上。根据尼尔森的数据,除了54岁以上的人,每一个年龄段的人对语音通话使用量都在下降。文本更容易: “现在,78%的青少年认识到SMS的功能性和方便性,22%的人认为更容易,20%的人认为比语音更快(虽仍有趣)。在青少年中,语音量减少了14%,他们平均每月通话616分钟。”
20多岁的人会说:“我用手机基本上为了应用程序和上网,不是打电话。”失去22岁上下年青人的欢心,鲜有技术能最终生存下去。
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免费电信业务替代品,比如基于网络的Google Voice。当我想电话采访创业型公司,他们一般会直接给我Skype帐号。当我冒昧打电话要一些信息时,公司会通过电子邮件寄给我。我不只一次告诉公关人员,不提前告知就打我电话让人不快,尤其在早上9点前。
不只是与工作相关的电话让人恼怒。当银行打电话给我,想谈谈401K的事(提供养老金存款税收方面的优惠),我正忙于写稿,听完电话仍不清楚401k是什么,最终得Google一下搞明白。实际上我希望银行给我一封电子邮件,提醒我帐户上有了更多的钱,给我一个链接到401K的选择计划上。我通过阅读就能做决定,不必客服人员照着计划念。
我有18个没兴趣回复的未接语音邮件,我希望人们通过Twitter或其它途径回复我。我是否该开始让别人给我写手写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