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2:35:53
天问一号奔赴火星已满3年 发现10亿年前大量液态水
发布日期:2023-07-24 00:34:50  稿源:快科技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世界首个一次性实现绕、落、巡三个目标的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还曾拿下2022年度的航天最高奖——世界航天奖。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

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我国自主获取的一手科学数据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成果。

2023年4月24日、5月8日、6月6日、7月3日,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分批次公开发布天问一号探测器获取的科学数据,来自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等12个科学载荷,总量分别为391.8GB、62.9GB、128.2GB、1563.4GB,合计超过2TB。

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

祝融号着陆区撞击坑、凹锥、沟槽和脊状地貌图

通过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了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祝融号在着陆区发现富含含水矿物的板状硬壳岩石及其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信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

祝融号着陆区的火星地质特征和岩石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2:35:53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