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任务时,我们从月球带回了1731克月球样品,而火星采样返回的计划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中,且十分顺利。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孙泽洲在两会期间透露,我国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
孙泽洲表示,火星采样返回存在两大困难:一是在火星表面获取样品,然后起飞上升;二是在轨道上完成两个目标之间的交会和样品的转移。
在系统设计上,对探测器智能化要求相当苛刻,不过目前我国已经具备技术基础。
根据此前央视新闻中公布的我国深空探测任务后续规划,我国将在2022-2030年持续对月球和火星进行探测。具体如下:
探月工程:
嫦娥六号(2025年前后发射):实施月球极区着陆并采样返回验证月基导引高精度着陆技术。
嫦娥七号(2026年前后发射):对月球极区的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进行综合探测。
嫦娥八号(2030年前发射):开展关键技术月面实验完成科研站指挥中枢技术验证,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深空探测:
天问二号(2025年前后发射):完成近地小行星伴飞、附着、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绕飞,并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样品。
天问三号(2030年前后发射):火星取样返回,开展火星着陆区形貌和物质成分、火星形成演化研究。
天问四号(2030年前后发射) :具备实现木星系环绕和天王星到达的能力,为深化对木星系和行星际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科学探测数据。
此外,2026年还计划发射“羲和二号”卫星,发射后将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这将是国际首次将一颗人造探测器发射至日地L5点,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