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0:35:45
国产新能源的老祖宗,时隔5年竟然“死而复生”了
发布日期:2024-03-14 09:36:51  稿源:电动车公社

2024年对新能源汽车来说,真不愧是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我们能见到一家车企新生(小米),一家车企垂死挣扎(高合),还有一家车企死而复。没错,这家诞生了“医学奇迹”、成功“秽土转生”的新能源车企,就是知豆汽车


对于从近两年才开始关注新能源的朋友们来说,对知豆的认知恐怕基本就是——

“知豆是谁?”“它是卖啥的?”

不能说吃瓜群众们不够见多识广,实在是知豆汽车,倒下得有点太早了。

2019年,蔚来李斌以“最惨的人”火遍全网,比亚迪汉刚刚上市,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掀起风起云涌,好戏刚要开场。

我们今天的主角知豆,却已经沦落到拍卖股权这一步了


鉴于当时谁也没料到知豆还能成功重组,获得“第二条命”,拍卖股权也就基本意味着:知豆跟拜腾、游侠、国金、银隆等如今查无此人的哥几个一样,彻底退出新能源汽车的牌桌了。

结果,偏偏就是知豆这朵“平平无奇的前浪”,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渐白热化的当下,成为了第一家成功复活的新势力。

而知豆的故事,也值得今天拿出来再盘一遭。

01. “老头乐”凭啥不算造车梦?

任谁看到知豆“重生”后的第一款车,都会脱口而出一句“这不就是大号老头乐吗!”


(已登陆工信部申报名单的“知豆彩虹”车型)

你别说,“老头乐”、“骗补”这类字眼,还真就伴随着知豆的一生。

作为国内最早那批造车新势力中的一员,知豆汽车走的路,比后来的“御三家”蔚小理要野得多。知豆的创始人鲍文光,更是与今天炙手可热的车圈互联网新秀迥然不同。

什么“高分名校CEO”,那是《繁花》里宝总的标配吗?

90年代的民营企业家能出人头地,最重要的是眼光毒辣、敢打敢拼。

刚好,鲍文光就是这样的人。


他奋斗的起点,只是浙江模具厂里的一个小小学徒。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干到这家模具厂的技术副厂长

这只是一个开始,三年之后的2000年,鲍文光选择下海创业。

他转向了一个自己在模具厂时就熟悉的领域——电动自行车。

当时正值千禧年,垄断中国交通出行的还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市场还是一片混沌,鲍文光却一眼看出电动自行车有着极其广阔的潜在市场。

“不止退休老人会买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主要目标群体应该是农民工、蓝领、灰领(国企临时工)。”

鲍文光的判断正确与否,我们此时回过头往回看,就非常明了了。

事实上,今天电动自行车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购买人群多种多样,鲍文光对电动自行车的市场预判可谓出奇地准,也足以证明鲍文光商业眼光之毒辣。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鲍文光靠着电动自行车赚得盆满钵满。

电动自行车市场由一年10万辆扩大到了一年3000多万辆,鲍文光名下专门供应电动自行车零部件的企业,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

用他自己的话说,“比博世牛多了!”

这是鲍文光事业上的第二次成功,但他依旧没有满足。

他还想再进一步,他想造汽车。


于是在2005年,鲍文光开启了自己第一个电动汽车项目。

然而这一回的创业项目,就不似之前的那么“简单”了。造一辆零件数以万计的汽车,比造一辆只有两三百个零件的电动自行车,难度要大得多。

鲍文光造电动自行车时的经验,也没法像之前将模具厂的经验复用到电动自行车一样,再次复用到汽车领域。

尽管这时候鲍文光再一次敏锐地认识到,“微出行领域里,用作城市里面或者城际上下班的交通代步工具,就是‘毛细血管’出行。”


这正是后来被五菱宏光MINI EV所彻底跑通的市场需求。鲍文光构想的提出,比五菱宏光MINI EV的正式上市,要早了整整15年!

但此时鲍文光野路子的出身,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在造车领域继续打拼了。

首先,他不懂造车。

哪怕有了绝妙的点子,鲍文光也不知道造一辆车究竟要研究什么。

如果不是2007年认识了菲亚特前副总裁巴齐,如果不是了解到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提出的“电动汽车不能在传统汽车上改造,二者从设计中心上就全然不同”的观点,鲍文光的电动汽车项目还会在改装QQ、奥拓这些小车上打转。


结识“高人”的机遇,让鲍文光意识到在汽车行业想走得长远,必须得正向研发,从一开始就钻研正经电动车的设计和研发。

找到造电动车的门朝哪开了,鲍文光的电动汽车项目刚有了可喜的进展,又遭遇了第二个问题——

他不知道卖车是需要资质的。

这回,麻烦大了。

毕竟要硬说,造车是可以关起门来自己干的事,只要不嫌有钱烧得慌,谁都可以造车。可销售和上路就是另一回事了,没有资质,寸步难行。

鲍文光的知豆汽车,花了7年时间终于造出来了。但苦于没有国内整车资质,只能出口海外,卖到意大利、法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


(左车为意大利佛罗伦萨街头的知豆D2)

现在看,电动车能卖到海外,那是好事啊!有出息!

但放到知豆汽车身上,则化作了沉甸甸的资金负担。

欧洲现在还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推进电动车,2012年知豆汽车就算出海欧洲拿个销冠,又能卖出去多少车?知豆汽车做电动车,关键市场还得是靠国内。

于是鲍文光又花了5年时间,接连抱过众泰、吉利两家车企的大腿,才终于在2017年获得了属于知豆汽车的独立生产资质。

但此时,距离知豆汽车第一次生命的结束,也迎来了倒计时。

02. 知豆,辉煌过

2017年,堪称知豆汽车发展史上的巅峰。

那时,新势力三巨头“蔚小理”连首款车都没交付,甚至连新势力这三个字都鲜有人提起,知豆却默默扛起了新能源销量的大旗。


当年比亚迪刚刚凭借“542”的王朝系列车型初露头角,北汽新能源仍在凭借B端市场称王称霸,国内最主要的新能源市场,还在被各类微型电动车和A级网约车占据。

专注于微型电动车的知豆,轻而易举地走到了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前排。

鲍文光对电动汽车满足“毛细血管”出行需求的洞察,在知豆汽车身上得到了充足的验证。

别管车质量好不好,就说平常只在市区或者郊区开开,一辆只卖三五万的小车跟动辄八万十万起售的普通车比起来,你动不动心吧。


在通过众泰的门路,暂时解决资质问题后,知豆于2014年正式在国内开启销售,当年共卖出7400多辆车,随后销量便开启了迅速的提升。

2015年知豆销量2.5万辆车;

2016年知豆销量2.4万辆车;

2017年知豆销量4.3万辆车,旗下车型知豆D2位居当年国内新能源车型销量排行榜第二、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六。

但,好景不长,知豆汽车在2018年便急转直下,销量仅剩1.53万辆,2019年销量再砍至几千辆,直接挂牌拍卖。

造成知豆汽车销量如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的,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变化,这也成了知豆汽车深陷“骗补”骂名的原因。

虽然知豆汽车是国内微型电动车的先驱,但知豆从始至终都没有成长到能够脱离补贴独立发展的程度。当年一款售价4.68万元的知豆D2,指导价居然高达15-18万!

相当于国家和地方为一款续航仅有180km的微型电动车,给出了高达10万元还不止的补贴,一台“798秦”都不止。

到了这个份上,就算知豆说自己不是随便造台车、而是真想为新能源事业出一份力,也没人会信了。

事实上,“骗补”一词,在2017年前后被频繁提及,也确实有不少企业打着新能源的幌子,卖着粗制滥造的“工业垃圾”。


央视就曾经在一档节目中,直接点名曝光了一批通过编造虚假材料、提前申报补贴等方式,骗取财政补贴的新能源车企。

那份名单里虽然没有知豆的名字,但知豆汽车对财政补贴极度依赖的事实确凿无疑。

而随后补贴逐年滑坡的事实,更是给予了知豆致命一击。

根据财政部的补贴政策要求,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

别说2020年后没有补贴怎么办,知豆熬到2019年就撑不住了,资金链断裂,股权被迫拍卖。


当年10月,法院对知豆汽车进行破产预登记,知豆汽车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的阶段。

知豆的第一条命,就这么彻底走到了终点。

03. 重整旗鼓

2019年这一倒下,知豆再次回到大众面前就是2024年了。

如果把之前为获取生产资质而发生的股权变动算上,那么知豆的“金主爸爸”已有过两任。

一任是众泰,一任是吉利。

前者曾短暂为知豆代工,后者则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让知豆汽车暂时以“吉利系”的身份,用吉利的生产资质上市销售。


但在此期间,鲍文光一直没有断过要获取独立生产资质的决心。

最后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知豆汽车于2017年3月拿到了独立完整的新能源生产资质。

只是,解决了生产资质的问题,不意味着知豆在资金上的问题也同样能迎刃而解。

或者换句话说,鲍文光该庆幸自己当初在生产资质上的死磕,为后续知豆的复活多备了一枚筹码。

企查查显示,于2023年10月重整完毕的知豆汽车,公司主体为南京知豆新能源,大股东是杭州吉铖(占股约84%)。


而杭州吉铖这家公司基本分属三方势力:吉利集团、张剑(爱玛电动车董事长)和鲍文光。

三者持股比例同样按上文顺序排列,也就意味着吉利集团就是知豆汽车重整后的最大股东。

再结合吉利汽车集团CEO现担任南京知豆新能源的董事长,如今的知豆汽车毫无疑问“姓了吉利”。


不止吉利去了又来,其实此番推动知豆战略重组的两大主要方,都是鲍文光的老熟人。

一方吉利集团自不必说,2015年就曾是知豆汽车的第一大股东;另一方张剑早在知豆因没有资质无法在国内销售时,就对知豆伸出过援助之手。

想来,二人应当是在鲍文光还在干电动自行车的时候,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不过,此番张剑的操作有些耐人寻味,因为他并非是以爱玛电动车的公司名义,而是以个人名义参与到知豆汽车的重组中的。

图片

(张剑)

这可以被理解为,投资知豆与爱玛电动车无关,仅仅是张剑的个人行为;也可以理解为,爱玛确实有意向入局造车,现在是在通过董事长投石问路。

但不论是哪种情况,张剑和吉利集团再次投资知豆汽车,都侧面证明二者对知豆汽车有信心。

或者套用投资圈“投企业就是看人”的说法,他们都相信鲍文光能东山再起。

大佬们的交情和人品,咱就不做过多揣测了。不过,我们可以透过现有的情报,去分析一下知豆汽车在今天的价值。

表面上看,知豆一家跟“骗补”绑定到一起的“老头乐”车企,能有什么挽救价值?

可仔细扒开:

知豆有生产能力,拥有一家年产4-6万辆整车的生产基地;

有独立的新能源生产资质;

有出海经验,出海过30多个国家,获得欧盟E-Mark、CE双认证比拿到国内资质还早。

再加上,知豆也确实不贵。当初评估价1.97亿元、起拍价1.38亿元的股权拍卖都流拍了,此番再重组所耗费的资金,说出大天来也很难超出10亿这个量级。

尤其吉利接手后,大集团家大业大,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支持都是现成的,扶持一个专注于微型电动车的知豆,还不是绰绰有余?

图片

而且不同于网传长安有意收购高合的传闻,高合跟拥有长安血统的阿维塔在定位上有所重叠,二者其实并非良配。

知豆之于吉利则不同。

目前吉利整个集团只有吉利熊猫这一个系列的产品属于微型电动车,知豆的加入属于扩充弹药库,这对于奉行“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吉利来说根本算不上“抢奶吃”。

图片

(甚至从已公开的信息来看,知豆彩虹跟熊猫mini好似“一母同胞”)

相反,知豆的加入,说不定是专门用来补足吉利集团在微型电动车中的版图。

毕竟知豆在重整计划里已经表示过了,公司的产品将继续专注于A00级微型车,未来会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也包括出海相关规划。

此外,靠两轮电动车发家的爱玛,也很有可能将知豆引导为自家用户消费升级的上位选择。

图片

讲道理,几千元的两轮电动车,升级置换成几万元的四轮电动车,总比小牛用户升级置换到二三十万元的自游家可能性更大。

总之,知豆重生的这块饼,现在看上去确实有些嚼头。

写在最后

今年春节档电影《飞驰人生2》里,开头赞助张驰参加赛车比赛的,就是一家原教旨主义的“老头乐”厂商——辛地机械。

奥迪改奥运、保时捷改保时敏捷的桥段,也真实存在于前几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上。

图片

电影中辛地机械因资金短缺而无以为继的局面,也是无数“老头乐”厂商的一个缩影。

只是并非每一家“老头乐”厂商,在“捞快钱”之外还有转型升级的念头,也并非每一家倒下的新势力,都能像知豆一样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或许鲍文光再次捕捉到了微型电动车的新商机。

但连五菱都转型做精品纯电小车和新能源家轿、试图冲击高端的当下,微型电动车还有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容下知豆,还是个未知的问题。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0:35:4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