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珠海太热闹了。”早在数周之前,珠海航展中心附近的酒店已经爆满了。最先满员的是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来豪买飞机的中东大佬们已经率先入住。其次就是中档酒店,住的都是这次来参展的企业。最后是经济型酒店,“挤满了投资人。”
“出差前一周都没有地方住,最后决定和我们被投项目挤一挤。”乔索嘿嘿一笑。“也不是为了省差旅,主要这次真订不上酒店了,航展一年比一年火!”
就在今天,珠海航展宣告开幕。
从今天到本周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于广东珠海举办。这一届航展,不少大国重器将亮相珠海,包括歼-35A、运-20、歼-16、歼-10C均将露面。
最近两年的航展,越办越火热,除了参展厂商之外,一批VC投资人也纷纷露面。华南某机构投资人吕青告诉融中记者,这次去航展有两个任务,第一就是去看看全球航空航天装备的发展,第二就是去看看国内核心部件企业最新的进展。
“一方面能看到全球的航空装备,还能复盘一下自身的投资图谱,另外一方面,对于我们投航天的投资人,也可以去学习一下最新的技术。”
中外明星飞机,飞抵珠海
抢不到酒店的投资人要和被投“挤一挤”
数天前,珠海航展的上空不断有飞机驶过,参展的各型中外明星飞机陆续飞抵珠海。
除了首次展出的歼-35A战斗机,本届航展上的“明星”军机不少。比如歼-20。
歼-20是我国装备的第一种有人驾驶隐身战斗机,原型机在2011年首飞。2017年,歼-20首次以三机编队的形式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同年,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正式宣布歼-20已经批量交付部队。
上周一,苏-57战机就已经提前抵达珠海金湾机场,这是它首次亮相中国航展。航展期间,一架苏-57将进行精彩的飞行展示,另有一架苏-57将进行静态展示(由安-124运输至珠海)。
苏-57是俄罗斯空天军装备的第一款隐身战机,其原型机于2010年1月首飞成功。2020年正式列装。据介绍,苏-57战机是俄罗斯空军单座双发隐形多功能重型战斗机,能实现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的良好结合。具备空中格斗和对地攻击能力,具备隐身性能好、起降距离短、超机动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点。
此外,同一天,空警-500A也抵达珠海。空警-500A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型预警机,可执行空中警戒、巡航指挥等任务。
回到珠海航展,见证了中国航天领域的崛起。
谈及珠海的国际航展,有一段有意思的过往,时任广东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在电视上看到巴黎航展、英国范堡罗航展万人空巷的盛况,羡慕不已。梁广大琢磨,这样的博览会中国不能办吗?
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珠海不要提航展活动,甚至没有一个机场。为了推进这一目标,珠海机场的建设全面展开。
“一开始,民航总局给我们规划的跑道是2000多米,这样的长度要做国际机场显然不够,请求多次后,民航总局同意批准加建到3200米。”梁广大解释说,如果作为普通的民航机场,一般的机场跑道3200米已经很不错了,但考虑到要建一个国际性机场,跑道短了些,应把跑道建到3400米,保险系数高些,就能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机。“但考虑到我们珠海的飞机场要举办航展,我总感觉要有区分,不能按照一般的标准建”,梁广大认为,应考虑长远一点好,“所以我又跟工程师再三商量,不如延伸到4000米,这样什么类型的飞机都可以飞了。”
1995年5月,珠海机场正式通航。办航展,场地终于有了,1996年第一次成功举办了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随着时间推移,珠海航展成为展示航空航天的国际型专业展览。
投资人也来航展“看热闹”
据了解,在今天拉开序幕的中国航展,吸引了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022家企业参展参会,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增长超38%。
本届航空航天博览会实现了“展示空间裂变倍增”“空天海陆硬核呈现”“国际交流更加开放”“无人系统闪亮登场”“轨道交通直达展馆”等创新突破。
此届航展共启用1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达12万平方米,较上届的10万平方米增长了20%;室外展览面积约23万平方米;首次开辟斗门莲洲“无人系统演示区”,含“无人船演示区”和“无人机演示区”。设立了低空经济馆及民航产业展区、商用飞机产业展区、商业航天展区、新材料及应用展区、成果转化展区等主题区,展品覆盖“陆、海、空、天、电、网”全领域。
包括沃飞长空、卓翼智能、因诺科技、羚控科技、安泰复材等项目均参展。
以沃飞长空为例。
今年10月上旬的一天,在成都淮州机场,沃飞长空全自研产品AE200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验证机完成公开演示飞行。
没有长跑道,AE200直接从地面垂直起飞。在公开演示飞行活动中,AE200展示了eVTOL领域里全球领先的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线倾转过渡等系列飞行试验,倾转角度从90°到0°,再从0°到90°,完整呈现了全倾转构型的动态飞行实况。
从2020年成立至今,沃飞长空已经成为低空经济的代表企业,而其背后,也有着一批坚定支持的投资人,帮助其从弱小走向了强大。中科创星、华控基金、策源资本均数次追投这一项目。
窥一斑知全豹。不只是沃飞长空,这些参展企业背后,都有着投资人的身影。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才的支撑,也有着资本的扶持。
一个事实是,中国航空航天赛道的发展始于2014-2015年。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投资人们开始关注到航空航天领域的机会。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2015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行动号令发出,“史上最牛军改”的大幕徐徐拉开。
过去,军工市场的投资标的少,且创业者对资本市场的积极性不高。随着军工行业十四五的爆发和IPO注册制的逐步推行,新一代的民营军工项目更加开放地看待资本的作用。
军转民、资本市场拓宽,加之一级市场的关注,彻底点燃了航空航天领域的投融资。不少有能力、有技术,想要大干一场的体制内技术人员选择走出舒适圈。他们涌入创业大军之后,吸引了一批投资人的关注。
近几年,中国航天领域快速发展,在技术、人才、项目上不断积累实力。伴随产业的逐渐成熟,投资人这群老猎手也闻风而来。
航展上,不少投资人也来“见见世面”。这是吕青连续第三年来珠海航展。“每年都会有新的收获,”吕青告诉融中记者,“主要就是学习、了解一下全球整个产业链的情况,看看有哪些新的技术能指导我们的投资。另外和我们被投企业也碰一下头。”
而对于投资行业而言,航空航天是这一片“深蓝”领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2023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统计,截至去年,中国国内注册并有效经营的商业航天企业达537家。
时至今年,包括中科宇航、天兵科技、蓝箭航天、东方空间在内已至少有六家民营航天企业成功将火箭发射入轨。而这一速度,正在与日俱增。
以北京为例,早在2014年向民营企业开放了部分航天领域,此后,数以百计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一枚力箭一号遥四运载火箭用“一箭五星”的方式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今年计划进行的众多发射中的一次。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今年计划的100次发射中,预计商业发射占30次。
商业航天即将全面起飞,投资人的下注也开始增多,截至今年Q3,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件15起,比2023年同期多4起,同比增长36.4%。融资金额共计54.7亿元,8起投融资金额超过亿元。在被问到为什么从2015年就开始投资商业航天,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曾用这样一句话来回答:“错过‘大航海时代’的中国人,决不能再错过即将到来的‘大航天时代’。”
从点到面,商业航天项目的成长仍在较早阶段,想要助力项目做大做强,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此外,这一产业极为强调跨省市的协同合作才能更好调动并利用资源。这一背景下,加快推进商业航天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打造高质量商业航天领域生态成为当务之急。
商业航天全面起飞
各地鼓励政策遍地开花
对于珠海航展而言,这不仅是项目展示的窗口,更是一个超级经贸活动。此次航展就有不少远道而来的客人。
“中东大佬出手阔绰,我们的一些被投项目也希望借此机会拓展一下海外商业化落地的可能。”
在出海方面,北京已经给出鼓励的政策信号。
今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对《北京市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该方案提到:拟支持开展民营企业低轨卫星出口业务试点,制定我市商业卫星出口申报工作流程,明确相关手续办理条件,组织本市商业航天企业开展商业卫星出口申报工作,支持本市卫星制造企业出海。
北京再次强调民营企业低轨卫星出口业务,与全球范围内低轨卫星建设进程加速,以及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体现出政策正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空天信息产业。
不仅是北京,各地对于商业航天均有所布局。
就在数周前,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正式印发,其中提出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海、阳江等地为支点,全省协同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空间布局。
事实上,深圳在商业航天领域早已率先布局。从政策端看,2013年深圳就编制了相关规划,提出发展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应用、微小卫星等产业领域;2021年印发《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从打造特色应用场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助力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卫星+”创新生态;2022年“20+8”产业集群中,明确将空天技术产业纳入深圳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再看陕西。
同样是10月底,陕西省发改委、中共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目的是为紧抓国家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机遇,加快培育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创新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要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到2027年,陕西全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全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卫星和火箭制造、星座运营、卫星测运控、卫星应用等领域涌现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在促进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方面,上海则提出到2025年,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新引进和培育10家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培育5家具备科创板上市条件的硬核企业,扶持一批民营“专精特新”优势企业,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各地纷纷布局商业航天背后,也是一笔经济账。买一架飞机几千万美元,一辆坦克几百万美元,都是国际大集团之间的买卖,国与国之间的买卖,一架飞机或一件航空航天零部件,交易金额很大。
同理,建设一条航空航天产业链,产业的带动力强、关联产业多,不仅能兴产业,更能兴经济。
以火箭为例,研发、生产涉及所有的工程学科,所以在产业链从材料到制造再到应用,方方面面的带动效应和需求非常强。
这一背景下,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武汉、宁波等多个地区陆续出台商业航天发展政策,商业航天产业园区和基地也在多个城市落地。
一场热闹的航空展览背后,不仅是中东大佬豪买无人机的热闹,更推动了企业的壮大、产业的发展,乃至中国航天领域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