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隆基绿能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期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82 亿元到88亿元。隆基绿能2012年4月上市,当年曾因“双反”亏损,但当时的亏损额只有5467万元。本次则是它这12年来的首度亏损,也是上市以来最大亏损。
1月17日,通威股份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期全年归母净利润为-70亿元到-75亿元左右,而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达到135.74亿元。
1月17日,晶科能源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期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000万元到1.2亿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五的企业——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通威股份中,晶科成为近十年唯一一家没有亏损的光伏巨头。但考虑到它的减值还有操作空间,因此形势也不容乐观。
这样看来,光伏产业链底线基本已被全部击穿。对形势的讨论已缺乏意义,关键是看全行业目前的态度和举措,到底能对光伏复苏起到什么作用。痛定思痛,也许全面亏损反而是最好的转折点,因为只有亏损能扎扎实实推动去产能,扫除侥幸心理和潜在博弈。
01 亏损才能去产能
事实上,除了排行靠前的几家龙头,大全能源、东方日升等其他已经公布业绩预告的光伏产业链上企业,也都出现了大额亏损。这印证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去年底光伏年度大会上的定调:“亏损问题,是整个行业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2024年以来,光伏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造成的亏损规模远超以往三次行业波动。”
所谓三次行业波动,指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2年的“双反”、2018年的光伏补贴退坡。和这三次与外力相关的行业波动不同,这一轮周期性亏损更多由企业经营策略和光伏产业投资特征造成。
不过,观察二级市场可以发现,不管是隆基、晶科、通威,还是东方日升、大全能源,在预亏之后都没有再出现极端下跌情况。这显然是因为,之前漫长的下跌已经把情绪打到了极致。此时此刻,我们离光伏的拐点已经越来越近,就像去年10月那波回暖的原因一样。
但和二级市场相比,光伏产业自己的产能问题才最难处理。10月底的回暖主因是海外政策,次因是行业反“内卷”共识带来的一丝信心。然而后续某大型招标项目依然吸引了大半供应商报出低于“行业自律价”的价格,说明共识对行业的纠偏作用是有限的。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共识要求理性,但不少光伏企业面临着不卷就淘汰的处境。
然而正因为如此,亏损淘汰,是当前光伏行业需要的力量。不亏损,就无法把多余的厂家洗出去。不淘汰,产能过剩的局面就不会终结。只是光伏行业的症结就在于,最兴盛的几年,市场为多余产能输送了太多资金,导致很多企业打上了持久战,出清进程被明显延长。
2021年开始的新能源牛市事实上已经是光伏行业资源流入的一个结果,其内部投资的火热还要再往前追溯。创投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3年7月,光伏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超过164起。众多初创企业和跨界企业拿到大笔资源入局,直到2023年8月,证监会收紧IPO,光伏行业的退出通道阻滞。
但这个时候,A股的光伏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已经冠绝各垂直行业,2024年8月已达到100家。2023年上半年,东方财富统计发现,光伏行业的半年内的计划再融资额高达2000亿元,超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2022年全年统计到的1661.87亿元募资额。
所以,光伏产业链注定要经历更长、更大的亏损。从结果看,通威、天合、晶科等企业的定增先后宣告终止,跨界而来的爱康、亿利、江苏阳光、聆达、金刚光伏等企业均已在竞争中失败。2024年及之前淘汰了这一批“浮”在水面上的光伏企业,2025年,力度也许还会更大,直抵灵魂。
02 另一重原因
为什么恶性竞争?为什么白酒等行业就不需要集体坐下来谈市场?恶性竞争就是价格战,价格战是因为除了这个锚点,其他的因素缺乏竞争力,产能同质化是核心。
2024年11月20日,工信部修订发布新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强化了对光伏投资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大幅提高了新建电池项目门槛,并要求加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隆基董事长钟宝申也在光伏年度大会上提出,光伏行业的关键问题是经营主体过多,同时要提高技术标准和加强知产保护力度。
这些规范和意见都指向了规模和技术问题,也是所有制造业的核心问题。光伏的规模问题在等待继续出清,技术上的壁垒则几近无存。
最火热的几年中,只要有资本,初创企业可以买到他们需要的一切东西,迅速转化出巨大的产能。比如已经陷入困境的聆达,最初便有百亿投资TOPCon的口号。
行业不是没有差异化,但由于此前技术迭代之迅猛,很多企业根本来不及积累新周期的资本,手里的技术就已经变成了同质化竞争。而选择差异化发展BC电池的隆基,则一直被认为下错了赌注,错过了机会。
总之,具体到技术路线上,P型产品被N型替代的进程在加速推进,不过PERC总产能超过500GW,需要时间消化。其中大企业规划淘汰起步早,有消息称隆基的计提已基本完成。而中小企业这方面的产能,还需要时间逐渐出清。只是TOPCon电池因为与PERC产线兼容性高,导致很多企业在淘汰旧产能时,可以快速升级、切换到TOPCon路线,所以总产能依然问题突出。
比较积极的展望是,在工信部规范与行业形势的倒逼下,很多问题是有解决空间的。比如随着淘汰潮的加剧,光伏行业的恶性竞争最终会失去支撑点,实现洗牌。此外,诸如通威等企业虽然亏损,现金流整体却保住了,有等待洗牌的能力。
而最受关注的技术方面,2025年将是隆基BC产能的爬坡之年,预计年底产能达到70GW,明年底国内电池产能计划全部切换为BC。如果后续其迭代有效果,故事则还有很大的改写空间。
反过来看,东方日升在年度业绩预告中写道:“由于光伏产业N型产能正全面替代P型产能,行业产能面临结构性调整,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光伏行业技术迭代的市场风险,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对存在减值迹象的PERC电池和组件生产线进行了审慎评估并计提相应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公司N型异质结电池组件全年出货占比较低,其技术优势、规模效益尚未完全显现。”
有能力稳住大船的不一定怕风浪,稳不住的,才会危险。
03 光伏需要大心脏
基本每一个投资者都认同,投资光伏是需要大心脏的。原因是持续的技术进步,大量的资本,在光伏带来的是反向的价值毁灭。过去这些年,赛道的发展大开大合,在极端之间横跳,没点长期的意识和心理,很难承受其中落差。
当前还有必要看空光伏吗?或许,很多人已经接近躺平了。“心理按摩”比单纯的基本面分析还有效。
如果要乐观,理由也是可以找出来的。一是市场的下跌情况已经说明跌无可跌,大部分人都在“等鱼断气”。二是龙头的优势还在,比如隆基虽然被广泛评价下错了赌注,其实对光伏行业的认知还是有超前之处。有消息称,隆基在2024年整顿产能的力度,应该在行业数一数二。
隆基创始人李振国在2023年上半年就开始为光伏行业的盛世危局“吹哨”,后来也坦率承认隆基2023年的两大错误战略——硅片降价失策,同业抢单失算。现在回头看,也许不管怎么选都会错。但隆基的反省,多少也会将经营导向好的方面。
最后,能让全行业坐下来面对面谈的事情并不多。对光伏行业来说,很多产能虽然停产了,但一旦价格回升,产能又复苏该如何处理?这必须要有一定的约束。上一轮光伏周期,尚德、赛维等龙头的倒下终结了乱局。这一轮,且看故事走向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