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龙潭遗址的一项突破性发现揭示了奎纳石器技术的存在,这种技术以前被认为只存在于欧洲,可追溯到 5 万至 6 万年前。这挑战了长期以来认为东亚中石器时代文化停滞的观点,并提出了有关该地区人类迁徙和创新的新问题。
研究人员在中国发现了可追溯到 55000 年前的欧式奎纳工具,这对东亚中旧石器时代停滞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并对早期人类的创新和迁徙提出了新的问题。
中石器时代通常被视为欧洲和非洲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但传统上认为东亚的中石器时代相对稳定。然而,华盛顿大学的新研究挑战了这一长期持有的观点。
考古学家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龙潭遗址发现了一套完整的奎那技术系统,这是一种独特的工具生产方法。该遗址的历史可追溯到大约 5 万至 6 万年前。尽管奎那技术几十年来在欧洲已有详尽的记录,但这是首次在东亚发现。
该研究成果于3月31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这极大地颠覆了我们对那个时期那片土地的看法,”论文合著者、华盛顿大学考古学教授本·马威克 (Ben Marwick) 表示。“这确实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发现,当时人们还做了什么?这将如何改变我们对该地区人民和人类进化的看法?”
奎纳技术几十年前在欧洲被发现,但在东亚从未发现过。图片来源:Ben Marwick
中石器时代发生在大约 30 万至 4 万年前,被认为是人类进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与非洲现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有关。在欧亚大陆,它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几个古人类群体的发展有关。然而,人们普遍认为,在旧石器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的发展都很缓慢。
在中国发现的奎纳系统可追溯到 55000 年前,与欧洲发现的年代相同。这驳斥了该地区中旧石器时代停滞不前的观点,并加深了对智人、丹尼索瓦人以及其他可能的人族的了解。
奎纳系统最独特的部分是刮刀——一种通常厚实且不对称的石器,具有宽大而锋利的工作边缘,有明显的使用和重新打磨的痕迹。研究人员发现了几个这样的工具,以及制造它们的副产品。工具上的微小划痕和碎片表明它们被用来刮擦骨头、鹿角或木头。
马威克说,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工具包是如何传到东亚的?研究人员将努力确定是否存在直接联系——人们逐渐从西方移居到东方——或者这项技术是否是独立发明的,各群体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如果研究人员能够找到一个具有深层地层的考古遗址,他们就能了解在奎纳技术出现之前开发了哪些工具,这将会有所帮助。
“我们可以试着看看他们之前是否做过类似的事情,而奎娜似乎是从那里进化而来的,”马威克说。“然后我们可以说,发展似乎更具地方性——他们在前几代尝试了不同的形式,最终完善了它。或者,如果奎娜没有任何实验的迹象,那就表明它是从另一个群体传下来的。”
奎纳技术直到现在才在东亚被发现,原因可能有几个。马威克说,其中一个因素是,在中国工作的考古学家正在更多地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考古学,以及如何识别他们的发现。他说,研究的速度也在加快,这意味着考古学家更有可能找到更稀有的文物。
马威克说:“人们也坚信东亚长期以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他们从未考虑过找到可以挑战这一观点的东西。现在也许有些学者有兴趣质疑这些观点。”考古发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气,但未来的一个目标是在该地区发现人类遗骸。
“这可以回答这些工具是否是像你我这样的现代人类的产物,”马威克说。“东亚从未发现过尼安德特人,但我们能找到尼安德特人吗?或者,更有可能的是,我们能找到丹尼索瓦人,这是另一种人类祖先吗?如果我们能找到与这一时期相关的人类遗骸,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东西——甚至可能是我们还不知道的新人类祖先。”
编译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