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4:46:11
天问二号定于5月29日发射:中国人第一次造访小行星+彗星
发布日期:2025-05-26 20:14:47  稿源:快科技

经工程任务指挥部综合研判决策,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计划5月29日(周四)实施发射。目前,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此次发射的长征三号乙遥一一〇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

此前,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运载火箭完成了转场、吊装、器箭对接、合整流罩、总检查测试等工作。

发射场完成发射前系统间合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京飞控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远望号测量船队以及任务各测控场站等实施了联调联控。

天问二号将一次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

2016HO3小行星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既不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不属于典型的近地小行星,而是被归类为地球“准卫星”,轨道十分独特,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4天,与地球的365.25天几乎完全同步,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它与地球始终保持着轨道共振。

2016HO3作为太阳系的活化石,记录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信息,对于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地月系的研究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此外,它极端的自转速度和稳定的轨道特性,还可以为研究小天体演化机制和小行星撞击预警提供新的线索。

311P(也叫311P/Pan-STARRS)彗星不仅拥有小行星的稳定轨道,还持续释放尘埃,是人类确认的第七颗主带彗星,也是迄今为止形态最奇特的一颗。

它位于小行星带内侧,距太阳约3.15亿公里,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约有1.3亿公里,平均轨道速度17.9千米每秒,轨道周期3.238地球年。

它的尘埃中是否含有水分子?它的喷发能量从何而来?六尾结构如何维持稳定?这类富含水冰的天体是否普遍存在?如果小行星带中真的存在水冰,地球海洋的起源是否需要重新审视?

到时候,天问二号探测器的每一次数据回传,或许都将重构人类对太阳系演化的认知。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4:46:11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