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3:55:30
1亿美元年薪、72小时火速签字 没人能阻止扎克伯格了
发布日期:2025-07-08 20:07:18  稿源:凤凰网科技

扎克伯格还在疯狂输出。7月8日,多家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著名华人工程师庞若鸣 (Ruoming Pang) 即将离职加入Meta。2021年,庞若鸣从Alphabet加入苹果。


Meta为挖角庞若鸣,开出了每年数千万美元的薪酬方案。

过去两周,Scale AI创始人汪滔、前GitHub CEO纳特·弗里德曼、OpenAI多模态负责人毕树超、GPT-4o图像生成核心余家辉等11名顶尖研究者已陆续加入Meta。

一张 “猎杀名单”在硅谷流传,扎克伯格位于硅谷和太浩湖的豪宅近来人来人往,当下似乎没人能阻止扎克伯格了。

苹果和OpenAI,成了难兄难弟

2021年,庞若鸣带着Google15年的深度学习经验加盟苹果。作为苹果基础模型团队的负责人,其带领着近百名工程师,支持苹果AI和下一代Siri的大模型研发工作。要知道,苹果AI已经一再难产,内部甚至产生了分歧——是否要引入OpenAI、anthropic等第三方模型支持新版的Siri。这一决定,与庞若鸣团队所做的努力完全背道而驰,因而也加剧了团队人才的流失。


庞若鸣的副手,已入职苹果八年的Tom Gunter已经于上个月离职,多名核心成员也开始接洽Meta。

以庞若鸣为核心的人才相继离开,无疑让苹果自研模型团队会再次历经震荡,苹果方面连夜任命了Zhifeng Chen接管苹果基础模型团队,并将团队拆解为多层汇报制,王崇、王子睿等华人经理被推至一线。

同样手忙脚乱的,还有OpenAI的研发负责人Mark chen(陈信翰)。据《连线》报道,他抱怨自己要“昼夜不停地与那些收到offer的人沟通”,并补充,“正在重新调整薪酬结果,也在探索奖励顶尖人才的创新方式”。

OpenAI 的招聘负责人Joaquin Quiñonero Candela专门发文抱怨,Meta 向 OpenAI 的员工开出高薪岗位,但 offer 有效期仅为短短几小时,员工几乎没有时间与自己的主管进行沟通。Joaquin直接说,“这种行为不道德,甚至是令人绝望的”。

特别是在当下这个节骨眼,OpenAI有充足的理由抓狂。奥尔特曼在做客播客节目中再次重申“最强模型”GPT5的发布时间。据 Windows Report 报道,GPT-5 的提升不仅仅是性能,更将是一个“多合一”的模型。用户不再需要在处理文本的 GPT-4 和生成图像的 DALL-E 之间切换,GPT-5 将把文字、图像、语音甚至可能包括视频的处理能力集于一身,提供统一的使用界面。

有网友锐评,Meta搞来这么多新的AI人才,Llama系列模型能不能好不知道,但是GPT-5的发布必受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OpenAI也曾用同样的方式吸引人才。早在2023年时,OpenAI给应届博士毕业生的薪酬就开到了惊人的80万美元年薪,直接与Google和Meta抢人。巅峰时,Google和Meta给OpenAI输送了四成员工,甚至包括主导GPT-4、o1模型开发的核心骨干。

另据媒体报道,OpenAI在本周向投资者透露,去年公司的股权激励支出飙升逾五倍至44亿美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119%。

OpenAI原本预计,今年股权激励占营收的比例将降至45%,到2030年末,股权薪酬占比会降至10%以下。Meta的强烈反攻,似乎要将OpenAI再次拽入薪酬投入漩涡。

与Meta年营收1600多亿,几百亿净利润不同,OpenAI当下扔入不敷出,摆在OpenAI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意外的焦点:华人成了关键人物

除了天价报酬外,华人科学家成为这场豪赌的焦点。

据更早之前披露的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11名首发成员名单,7人拥有清华、中科大、上海交大等中国顶尖高校背景,几乎垄断了GPT-4o、Gemini和苹果大模型的核心模块研发。

一长串华人名单首次列席爆出:如余家辉、毕树超、任泓宇、赵晟佳、常慧雯(也是目前曝光中唯一一位女生)、林季、孙沛。

这些华人AI人才的流动路径也高度一致:中国名校读本科,又到美国深造读硕士或博士,毕业后再进入Google等大厂,最后流向Meta。在国内,他们同样是佼佼者,本科多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最新披露的庞若鸣则出自上海交通大学。后在美国也就读于知名高校,如MIT、斯坦福等。

其中,不少人曾参与过明星产品的创建。任泓宇是OpenAI GPT-4o及多个轻量化模型(如o1-mini、o3-mini)的联合创建者。毕树超曾是GPT-4o语音模式和多模态训练负责人,也曾任YouTube Shorts算法负责人。余家辉则是OpenAI多模态感知系统负责人,主导GPT-4.1和GPT-4o的视觉架构设计,曾任GoogleDeepMind多模态联合主管。

黄仁勋曾经的断言正在一步步成真,“全球50%的AI精英是华人,但他们的归属决定技术霸权归属。”

美国大厂的风水轮流转

2024年的WWDC,已经是苹果近年来为数不多在AI上的高光时刻。

当时库克亲自官宣苹果Apple Intelligence战略,其中的主要对话功能,正是由庞若鸣率领的团队研发的模型提供支持。庞若鸣也在这一次发布后发文称,他们开发的模型与一些同类最佳模型相比具有竞争力。“遵循responsible AI原则,能够快速高效地运行,最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用户的功能提供帮助”。庞若鸣当时称,这些基础模型“并不是聊天机器人”,而是支持广泛的功能,包括摘要、写作帮助、工具使用和代码。


需要说明的是,在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后,苹果在AI策略上一直强调“隐私优先”。

这也给庞若鸣团队的开发上升了难度,苹果内部在评估自研模型后,曾觉得多个核心指标未达预期,特别是与外部第三方竞品存在一定差距。原本会在今年6月亮相的AI新功能也未能如期现身,迫使内部开始思考,是否要引入第三方外部模型。

另外,高管的分歧也加剧了团队的离心。彭博社曾刊文称,从Google来的詹南德雷亚作为苹果人工智能部门负责人,曾经力推改革,砍掉AI非核心功能,并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彼时,有媒体报道,苹果增加了AI投入预算,训练费用每日达数百万美元,但苹果的软件负责人并不愿意对AI大举投入,二者产生分歧,相关工作也就进展缓慢。

以至于苹果AI人才在过去一年多本就高速流失,这为庞若鸣加入Meta埋下了伏笔。

一面是隐忧,另一面是巨大的变革诱惑。

主打开源策略的Meta,在今年4月发布最新Llama4系列模型后,相关能力在各个榜单中都掉队明显。很显然,这最终激发了扎克伯格的斗志。先是143亿美元投资scale AI,挖来CEO亚历山大·王,后又光速组建超级智能部门,扎克伯格亲自上阵挖角AI人才。


除了千万年薪外,Meta不计成本的算力投入对AI人才也是一种吸引力。Meta财报显示,2025年资本支出飙升至 640-720亿美元 (占全年支出60%),高于此前的预期,增加部分主要用于数据中心等AI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不过,Meta同样面临着一些隐忧。Meta此次大手笔挖角的顶尖人才,在薪酬水平上早已远超原有员工。在硅谷,基层的AI工程师年薪,从初级到高级员工一般薪资在20-50万美元之间。新纳入的人才如何与原本团队相融,恐怕还是个问题。

另外一方面,Meta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与Google、OpenAI最初的研究氛围与理想主义截然不同。

《商业内幕》报道称,Meta现在内部的竞争压力已经达到顶峰,一位Meta前员工也抱怨称,许多科技行业的普通员工充满了怨恨和嫉妒。

而扎克伯格的豪赌,伤害的或许不仅仅是这些人。要知道,他上一个豪掷百亿美元的项目是AR眼镜和元宇宙,负责这个项目的部门reality labs累计亏损达465亿美元。2025年春天,Meta曾两度裁员,其中一次裁员规模超3000人。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3:55:30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