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8:32:45
《黑神话:悟空》团队首曝新作 已进入早期开发阶段
发布日期:2025-08-20 13:05:18  稿源:凤凰网科技

北京时间凌晨四点,德国科隆游戏展开幕。这个各大厂商展示王牌的舞台,今年的氛围似乎有些平淡。备受期待的游戏科学,这一次压轴亮相,并附上了一份“作业”。很多人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支《黑神话:悟空》DLC(游戏的可拓展内容)的先导片,但没想到屏幕上的赤红二字,却是全新的标题——《黑神话:钟馗》。


游戏科学与中国游戏的新闯关又开始了。

科隆展的“意外彩蛋”

在《黑神话:钟馗》的首曝视频中,镜头并非直接展示宏大场景,而是从两个小妖的视角切入:一个背着葫芦,另一个手持宝瓶并用白布蒙住双眼。他们行走在荒凉而阴郁的环境中,似乎预示着一段诡秘的旅程。紧接着,两名头顶长角的巨鬼合力扛着一柄沉重的巨剑缓缓出现,场景的氛围骤然压抑,仿佛有未知的力量正在暗中聚拢。


随后,一头毛发斑斓的老虎闯入视野,而真正的震撼来自镜头上移——虎背上端坐着一个身形魁梧的大汉:豹头环眼,铁面虬髯,手执铁板条扇,正是钟馗的化身。随着他冷峻的身影定格,整个画面瞬间凝固在赤红色的“钟馗”二字上,音乐与氛围推向极致,给观众留下了未尽的悬念。


这意味着,在《黑神话:悟空》发售一周年之际,游戏科学没有选择走安全路线,而是直接启动了新作的开发。与其说这是一次续作,不如说是一次彻底的转向:主角换人、题材拓展,甚至连叙事气质都显得更加诡谲与肃穆。

正是这种“意外”的安排,使得《黑神话:钟馗》成为全场的最大惊喜。从海外媒体到国内玩家,从Twitter到B站,预告片一经播出就引发了网友的“提前狂欢”。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游戏科学连续第三年出现在科隆展,并且从首次亮相就拿下过“最佳视觉效果奖”。如今《钟馗》压轴登场,更像是在向全球证明:东方神话,正在以电子游戏的形式,成为世界范围的共同想象。

不过,游戏科学方面也明确表示,“对所有喜爱《黑神话:悟空》的朋友,我们想说:西游,不会到此为止”。

游戏科学再次“从零开始”

“为什么不是DLC(游戏的可拓展内容,通常是新角色、新剧情)?”

这是预告片播出后讨论度最高的问题。事实上,按照业界的惯常做法,像《黑神话:悟空》这样的大热作品推出DLC,是最安全、最合理的商业选择。既能延长生命周期,又能进一步收割口碑与收入。然而,游戏科学偏偏选择了最冒险的路径——直接启动全新项目。这背后不仅仅是创意上的冲动,更是团队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制作人冯骥在微博上的长文,给出了颇具深意的答案:在既有的延长线上,是没有未来的。


冯骥也称,会是“新的英雄,新的玩法,新的视觉,新的技术,新的故事。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不拘定法,从零开始”。

从预告片透露的信息来看,《黑神话:钟馗》将延续单机动作角色扮演的核心框架,但在美术与氛围营造上,已经与《悟空》形成区隔。如果说悟空的世界是史诗感与英雄主义的结合,那么钟馗的开场更像是一场志怪之旅。

或许“黑神话”也在尝试走向一个更广阔的东方神话宇宙。未来的系列作品或许并非单一主角的续写,而是围绕不同神祇与传说,构建出一个互相关联却各自独立的世界。

杨奇在微博中讲述,这个创意最初源自一场“怪梦”。这或许正是游戏科学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们敢于做梦,再把梦实现,钟馗不是另一个“猴王”,而是一位全新的叙事支点。

当然,距离发售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官方也承认实机内容尚未成型。但可以确定的是,《黑神话:钟馗》不仅仅是游戏科学的“新答卷”,它会是中国游戏的又一次闯关,一次文化实验:让东方的志怪传说,在全球最主流的舞台上,以电子游戏的形式再次获得再生。正如冯骥所言:“有未知,才有惊喜;有挑战,才有乐趣。”钟馗,或许将成为这个未知的开端。

附官网的QA问答内容。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8:32:4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