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科学研究中展现出越来越强的能力,不仅能分析数据、设计实验,甚至能提出新的假说。这一进展促使部分研究者相信,AI未来或可与顶尖人类科学家竞争,并有望做出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2016年,索尼AI的首席执行官提出“诺贝尔图灵挑战”,目标是打造能做出诺贝尔奖级别发现的AI系统。挑战要求AI能高度自主地完成从提出假设、规划实验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并最终实现突破。有观点认为,此类“AI科学家”可能在2050年甚至更早实现这一目标。
近年来,AI已多次接近诺贝尔奖。2024年,物理学奖授予了神经网络领域的奠基人,化学奖部分表彰了Google DeepMind开发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系统AlphaFold。然而,这些奖项均是为开发AI的科学家颁发的,而非授予AI本身的发现。
当前,AI已能辅助科学家完成诸多任务,例如解码动物语言、推测生命起源等。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Coscientist”系统,能利用大型语言模型指挥机器人完成复杂化学反应。日本AI初创公司Sakana AI则尝试以大型语言模型自动化机器学习研究。
美国研究机构FutureHouse将AI参与科学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处于“辅助协作”的第一阶段;下一阶段是AI能自主提出并评估假设;最终目标是实现完全自主的科学研究。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已展示AI能发现人类忽略的科学线索,并计划举办全球首次全AI参与的学术会议。
尽管前路充满技术、伦理与实用性挑战,推动AI向更高层次科学发现能力迈进的研究仍在继续。能否以及何时见证AI独立赢得诺贝尔奖,仍需时间与持续的探索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