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一代癌症疫苗,并在小鼠实验中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这款疫苗通过“多通道纳米粒子”技术训练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在多种侵袭性、难以治疗的癌症模型中最高可预防88%的癌症发生。
研究背景指出,黑色素瘤、胰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由于其高发性、侵袭性和对现有疗法响应不佳,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因此,研发能够应对这些癌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成为全球科学家们的重要目标。此次研究由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生物医学工程助理教授Prabhani Atukorale博士领衔,团队通过工程化纳米粒子实现多通道激活免疫系统,并与癌症特异性抗原结合,显著提升了对肿瘤生长的预防效果,实验小鼠的存活率也大大提高。
这款疫苗结合了两种免疫刺激分子(佐剂),被封装在极小的脂质纳米粒子内,既能增加机体的先天免疫反应,也能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先天免疫如前哨部队,遇敌后快速做出非特异性反应,并释放炎症信号;而适应性免疫反应虽启动慢,但可针对特定威胁产生精准且持久的记忆免疫反应。两者协同,形成一道更为坚固的防线。
实验中,研究者按“激发-加强-再次加强”的模式分别在第0、14、35天将疫苗皮下注射入小鼠体内,疫苗分别与特定肿瘤肽(黑色素瘤抗原)或整合肿瘤裂解物(模拟真实肿瘤所含蛋白)联用。随后,他们将这些疫苗应用于黑色素瘤、胰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三个侵袭性癌症的小鼠模型,并评估了纳米粒子对淋巴结的靶向分布、树突状细胞的激活以及对T细胞、B细胞免疫反应的促进作用。
结果显示,双佐剂纳米粒子极大增强了小鼠的免疫反应,并可高效到达淋巴结、激活树突状细胞。当疫苗与多种肽组合时,所有接种组小鼠均彻底拒绝肿瘤生长,而对照组及单佐剂组小鼠全部在一个月内死亡。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接种后幸存的小鼠,在数月后再次遭遇肿瘤“复发挑战”时依然未生肿瘤,佐证了疫苗可带来长期免疫记忆。
Atukorale博士强调,“癌症转移仍然是最大挑战,绝大多数肿瘤致死都与转移密切相关,这也是免疫疗法的优势—免疫记忆效应能够实现全身系统性保护。”使用整合肿瘤裂解物而非单一肽抗原后,小鼠对三种癌症模型均取得保护,约69%至88%动物在二次挑战后依然无肿瘤,且所有幸存小鼠再次挑战后均存活。两种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共同作用,使疫苗产生了多方向的广谱免疫效应。
论文共同作者Griffin Kane博士表示,“能激发出强烈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是延长小鼠生存的关键。该纳米疫苗极大调动了先天免疫,促使这些细胞呈递抗原并激活杀伤性T细胞。”团队希望,这一疫苗今后能兼具“治疗”和“预防”作用,并可拓展为多类型癌症的通用免疫疗法。目前,Atukorale和Kane已创建初创公司NanoVax Therapeutics,致力于将该纳米平台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造福更多患者。
该研究已发表在医学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