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7:27:32
马云、张一鸣,都回来了
发布日期:2025-10-11 13:52:19  稿源:数智研究社

10月9日,在卸任字节跳动CEO四年多后,张一鸣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现身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开业仪式并发言。这位始终保持低调的创始人的出现,迅速成为科技领域关注的焦点。巧合的是,就在前一天,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出现在公众视野。


文 | 啸 天

大洋彼岸,他与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一同出席了NBA布鲁克林篮网队的一场内部晚宴。对市场而言,马云的出现已不算新闻。2025年,从国内的业务会议到海外的体育赛场,马云的亮相日益频繁,每一次都与阿里巴巴的战略新动向紧密相连。

不止是张一鸣和马云。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今年也一改前几年的低调,不仅亲自挂帅一线业务,更以极具进攻性的姿态推动京东在多个新领域的布局。

这些曾一度淡出公众视野的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互联网企业家,在2025年不约而同地选择“归来”,重新站到聚光灯下。他们的每一次现身,都被外界解读为企业战略转向的重要信号,也共同预示着,在AI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的竞争格局正迎来一个新的起点。

张一鸣现身,字节跳动AI“起跳”

张一鸣的此次亮相,选在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

这个机构是由他个人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创始人俞勇教授共同发起的民办非营利性机构,旨在培养泛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创新人才。据确认,该中心从筹备到成立,均是张一鸣的个人捐助项目,与字节跳动公司并无直接资金往来。

在现场,张一鸣的发言也聚焦于人才与教育。他以机器学习中的“过拟合”现象作类比,指出当前人才培养中的一个痛点:“有的人才或许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精准,但面对创新任务却难以胜任。”他强调,创新中心的目标是培养思维活跃、有热情和韧性的人才,核心是独立思考和重视实践。

尽管这是一次个人色彩浓厚的公益活动,但外界依然将其视为观察字节跳动未来走向的重要窗口。因为在他“隐身”的四年多里,字节跳动已经从一个“APP工厂”进化为真正的全球流量巨擘,并完成了向“AI巨头”的关键一跃。

2021年5月,当张一鸣宣布卸任CEO时,字节跳动正处于高速扩张期。他将日常管理交接给联合创始人梁汝波,自己则转向“聚焦远景战略、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此后,他长期base新加坡,但并未真正远离公司的核心航道。据多方信源证实,自2024年下半年起,张一鸣已开始定期参加字节跳动内部最核心的AI技术团队的复盘和讨论会,亲自参与AI路线、模型策略等相关工作。

在他将精力聚焦于AI的同时,字节跳动在这条赛道上展开了堪称“饱和式”的投入与布局。

在C端,其自研的“豆包”大模型应用,凭借抖音等超级入口的引流,用户规模迅速增长。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2025年8月,豆包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57亿,首次超越DeepSeek,登顶中国原生AI应用月活榜首,成为字节跳动在AI时代获取用户心智的排头兵。

在B端,火山引擎成为字节AI能力商业化的主要出口。IDC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上大模型调用量中,火山引擎以49.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为了支撑AI,字节跳动进行巨额的资本开支。据悉,公司2024年资本开支已达800亿元,2025年预计将翻倍至1600亿元,主要用于自建算力中心等AI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的字节跳动,已经构建起从底层算力、云平台、大模型到上层应用的全栈AI布局,其业务版图也早已超越了大众熟知的抖音和今日头条。在张一鸣“缺席”这几年,字节跳动不仅稳固了其在全球内容与社交领域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抓住了AI技术革命的窗口期,完成了公司核心驱动引擎的迭代。

张一鸣此刻的公开亮相,对字节跳动意味着什么?

从其选择的场合和发言内容来看,张一鸣关注的已不再是具体的业务增长,而是更底层的、关乎长期竞争力的“根”问题——人才。当字节跳动已经拥有了庞大的流量、先进的算法和雄厚的资本之后,下一阶段的竞争,将是顶尖创新人才的竞争。

张一鸣亲自下场,以个人名义投身于AI青年人才的培养,可以看作是为字节跳动乃至中国AI产业的未来十年“播种”。这既是对他四年前卸任时所说“突破业务的惯性去探索”的践行,也预示着字节跳动的未来,将更加坚定地围绕AI这一核心,进行更长期、更具基础性的布局。

马云回归,阿里巴巴“AI转身”

与张一鸣的“四年一见”不同,马云在2025年的亮相显得频繁而有节奏。他的每一次出现,都精准地踩在了阿里巴巴战略调整的关键节点上,与其说是个人的回归,不如说是一场由创始人亲自背书的公司级变革。

回顾2025年马云的足迹:2月,现身民营企业座谈会;4月,佩戴工牌出现在阿里云谷园区,为AI战略定调;6月,督战饿了么与淘宝闪购的业务周会;9月,现身阿里园区酒吧,引发“强势回归”的猜测;10月,与蔡崇信共同推动阿里云与NBA中国的战略合作。

这一系列密集的动作背后,是阿里巴巴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在马云回归公众视野之前,这家曾经的电商巨头正面临内外的双重困境。市场层面,其电商基本盘受到拼多多、抖音等对手的挤压,市场份额从巅峰时期的80%以上滑落至不足50%。组织层面,“1+6+N”的激进分拆一度导致战略协同混乱,引发关于“大公司病”的广泛讨论。资本市场也用股价给出了反馈,公司市值长期在低位徘徊。

转折点发生在2023年底,彼时蔡崇信和吴泳铭正式接棒。随后,一场以“聚焦核心”为目标的组织和业务重构拉开序幕。马云的频繁现身,正是在为这场深刻的变革提供创始人的权威与战略定力。

阿里巴巴的新战略可以清晰地概括为“双核驱动”:以AI为核心的科技平台,和以消费与生活服务为核心的大消费平台。

在AI这条战线上,阿里巴巴的投入史无前例。2025年初,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和云基础设施建设。在马云亲自定调和每日追问进展的推动下,阿里云的战略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新财报显示,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下三年新高,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10月初与NBA中国达成的合作,更是阿里云将其AI技术落地到顶级体育赛事场景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AI驱动的360度实时回放等技术,重塑体育观赛体验。

在消费这个必须守住的“基本盘”上,阿里一改此前防御姿态。面对即时零售领域的激烈竞争,公司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迅速整合了电商流量与本地履约能力,并投入高达500亿元的补贴。

这场战役的效果立竿见影,淘宝闪购上线后订单量迅速攀升,至7月日订单已超过8000万单。马云亲自督战相关业务周会,也向外界传递出阿里巴巴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其大消费基本盘的决心。

资本市场对这一系列清晰的战略调整给出了积极回应。2025年开年以来,阿里巴巴港股涨幅已超过100%,市值也在9月重返3万亿港元。

与张一鸣类似,马云的角色也已不再是具体的业务操盘手。他更像是一个“压舱石”,以其创始人的身份,为公司激进的组织变革和业务转型提供确定性,确保公司能够将资源毫无保留地向AI和消费两大核心战略倾斜。

除了张一鸣和马云,京东的刘强东也在今年高调回归一线。与前两者的战略聚焦不同,刘强东的回归更具“进攻性”,他亲自体验外卖配送,推动京东在即时零售、内容电商等多个领域发起猛攻。

三位创始人的回归姿态各不相同,却共同指向一个方向:在AI技术重塑所有行业的时代背景下,过去的成功模式已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无论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还是京东,都必须以创业者的心态,重新寻找下一个十年的增长引擎。

另外,刘强东、马云都回来了,张一鸣也终于现身。接下来,在拼多多十周年的关键节点上,黄峥是不是也该回归了?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7:27:32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