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计划至少将其数据中心规模扩大三倍,以推动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中心。然而,这项雄心勃勃的战略正引发一个常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环境问题 —— 水资源短缺。
数据中心支撑着数字经济的各个方面,从社交媒体、线上银行到AI工具如ChatGPT。它们通常需要大量水进行冷却,以防止服务器过热。欧洲南部地区尤其严重,大约30%的人口居住在长期用水紧张的区域,即在特定时期用水需求超出供给的状况。
包括亚马逊、微软和Meta等科技巨头已在西班牙投资数十亿美元新建数据中心。Google则计划在希腊阿提卡地区开发三座数据中心。
牛津大学水科学、政策与管理副教授Kevin Grecksch表示,欧洲在水资源紧张地区推动数据中心建设,表明政策制定者缺乏综合考量。他指出:“AI成为热词,国家和地方政客试图抓住这个风口,创造新就业机会,但可持续性往往被忽略。”Grecksch还提出,当地法律通常保障公共用水优先,遇到干旱时数据中心可能被迫关停,但他承认目前没有明确应对方案。
事实上,数据中心往往选址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本身就极易发生缺水或干旱。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表示,数据中心选址要优先考虑能源效率与环境可持续性。例如德国尤利希的“JUPITER”超级计算机完全依赖可再生能源,并采用先进冷却与能量回收技术。
以西班牙阿拉贡为例,亚马逊拟新建三座数据中心,预计将创造数千就业岗位,却在当地农民与环保人士之间引发争议。英国牛津郡的Culham村也被定为英国政府的首个人工智能发展区,紧邻新建的水库,引发进一步加剧当地水资源压力的担忧。
专家指出,企业向当地通报数据中心用水时通常只报告现场冷却用水。实际上,超过半数的水消耗产生于发电与半导体制造环节。虽然企业在水资源管理上日益成熟,但全面评估项目用水足迹仍面临挑战。分析数据显示,未来数年,数据行业平均面临高水压力,南欧如西班牙和希腊尤为突出。
行业团体——欧洲数据中心协会秘书长Michael Winterson强调,水处理和收集已成为常规操作,并不断通过创新降低能耗和用水。“我们正推进非饮用水作为工业用水,把宝贵的饮用水留给公众。”他还表示,数据中心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每年能创造数万高薪技术岗位。“一座20兆瓦的数据中心用水量类似于高尔夫球场,但带来的GDP和就业远超高尔夫产业。”
欧洲水危机逐步加深。欧洲环境署警告,水资源面临严峻压力,三分之一人口和国土受水压力影响。而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加剧了水资源紧张。以荷兰为例,2022年Meta曾因环境反对意见暂停在Zeewolde兴建大型数据中心,反对理由之一就是高能耗和高水耗。
爱尔兰作为AI数据中心重要区域,也受到环保组织批评。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荷兰和爱尔兰都因电网容量和环保原因,对新数据中心项目实施了实际禁令。
爱尔兰气候、能源与环境部官员回应称,数据中心建设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必须遵守国家气候目标和确保能源安全。据悉,爱尔兰最大的数据中心主要采用空气冷却系统,区别于全球多数同行。
业内人士强调,应持续推进绿色计算、采用节能型超级计算机和高效冷却方式,同时推动用水循环再利用,减少对饮用水的依赖。伴随着AI需求激增,如何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兼顾水资源保护,已成为欧洲政策制定者、企业及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