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1:11:41
标准模块电池换电船“河豚蔚蓝01”顺利下水 已申请370余项专利
发布日期:2025-10-21 13:43:46  稿源:快科技

全球首艘标准模块电池换电船“河豚蔚蓝01”于今年4月在安徽长江芜湖段顺利下水,并于近期圆满完成定型试验。该船研制单位——三点水新能源科技的董事长郑天保表示,团队借鉴轨道交通“从绿皮车到高铁”的升级经验,将“河豚蔚蓝01”定位为水运领域的“高铁”,其核心在于重构整个航运效率体系。“高铁之所以能提速,不仅依靠车辆技术本身,更依托于标准化、智能化的车站协同系统。我们正是以此为理念,推动水运系统的整体升级。”

传统充电模式下,船舶靠泊充电需5–8小时,而我国内河航运长期面临泊位资源紧缺的制约——全国生产性泊位与船舶比例高达1︰15,严重限制了港口吞吐能力。

郑天保指出:“换电模式能大幅缩短补能时间,有效缓解泊位紧张,减轻用户的续航焦虑。”“河豚蔚蓝01”采用的PACK换电系统,单块430kWh标准化电池更换仅需5分钟,整船6块电池全程换电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从而将单日泊位服务能力从原来的6–8艘提升至12艘以上。

“河豚蔚蓝01”还引入高铁“车—站—轨—云”智能化协同理念,首次构建起内河航运“货—船—岸—云”一体化系统。该船专为合肥至芜湖定点货运场景开发,旨在为新一代智能航运系统建立技术范本。

作为填补全球空白的关键技术,“船—车—储”共享标准化电池包体系已申请370余项专利。该船也是全球首次在船舶动力中应用车规级电机,实测效率突破97%,结合标准化舱室设计,实现了动力系统的全面升级。

在通用兼容性方面,该技术基于成熟的车用电池平台实现软硬件标准化,并通过23项船舶特殊环境适配技术认证,使同一电池包可兼容船舶、港口重卡、AGV叉车及储能设备等多种场景。自主研发的电池管理系统具备多场景自动识别与模式切换能力,并已完成盐雾、振动、温变等极端环境测试。

在安全性能方面,“船—车—储”共享电池包实现双重突破:主动安全层创新开发了电池AI热失控算法模型,被动安全层则全球首创电芯级高温抑制技术。此外,团队还独创船舶柔性供电系统,成功攻克换电瞬时失电与行驶过程中电池消防等行业技术难题。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1:11:41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