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一家烤肉店使用玉米粒作为燃料的做法,近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争议。涉事烤肉店回应称,此举并非浪费,而是为了帮助农民销售增收,并强调所使用的为“陈化粮”——即储存品质下降、不适宜直接作为口粮的玉米。
对此,多位粮食与农业专家表达了不同看法。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王兴国表示,不提倡将玉米粒用作燃料。他指出,从食品安全角度,玉米作为食品、饲料或燃料酒精的原料均具有较高价值,而直接燃烧时若燃烧不充分,可能产生较大烟雾并使致癌物质附着于食物,其安全性不如传统炭火。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资深首席专家、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组长李少昆对此表示惋惜与反对。他强调,我国粮食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节约粮食仍是社会共识,不应随意浪费。李少昆进一步指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消费增长持续拉动玉米饲用需求,我国每年仍需进口约2000万吨玉米,“14亿人的粮食安全仍需警钟长鸣”。
对于“工业领域也用玉米生产乙醇作为燃料,为何不能直接燃烧”的质疑,李少昆回应称,在白酒、医药、化工等高附加值产业中使用玉米,或通过工业路径生产玉米乙醇,与直接燃烧玉米粒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后者是一种低效的资源利用方式,每一粒玉米都凝结着社会资源与劳动成本,不应以这种方式消耗。
他还指出,商家将粮食——即便是陈化粮——直接作为燃料的商业行为,可能向社会传递错误信号,弱化公众珍惜粮食的意识,因此不应被鼓励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