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近日凤凰网科技报道因一名11岁女孩在潮玩交易平台误购卡片、家长要求退款遭卖家提出“写检讨”“扇耳光”等苛刻条件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阅读:《“退款要狂扇孩子耳光5分钟”,二手潮玩交易陷阱坑惨了谁?》)。对此,江苏消保委发声,明确支持家长依法维权,并指出卖家行为存在严重不当。
消保委表示,涉事女孩年仅11岁,属于《民法典》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花费500余元购买卡片的行为,既非纯获利益行为,也明显超出其认知范围。在家长未予追认的情况下,要求退款“于法有据”。
同时,消保委强调,卖家在收到退款请求后,应及时核实相关证据,并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采取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处理方式。不得通过煽动家长“辱骂”“体罚”等方式要求退款条件,任何形式的精神压迫或暴力行为均涉嫌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行为被撤销或认定无效后,行为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消保委指出,家长、卖家及平台三方在此类事件中均有责任:
家长应加强对账户和支付工具的管理,做好消费引导;
平台应完善实名认证和交易审查机制,防止未成年人绕过监管下单;
卖家应在销售虚拟或收藏类商品时显著提示未成年人风险,并妥善处理退款纠纷。
江苏省消保委呼吁,各方应共同维护网络交易秩序和未成年人的消费安全。平台方应尽快建立专门机制,明确未成年人误购、误充类纠纷的处理流程;同时,家长应强化监护意识,引导孩子形成理性、适度的消费观念。
事件也再次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数字消费保护的讨论。业内人士认为,在移动支付和线上交易日益普及的当下,如何平衡交易便利与未成年保护,已成为平台治理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