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一些高校忙于应对学生涉嫌用人工智能(AI)考试作弊丑闻之际,另一种担忧在韩国的小学中蔓延:越来越多小学生将作业和课题思考“外包”给人工智能工具。
据《韩国商业电讯》18日报道,韩国首都首尔的不少教师反映,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今遇到需要研究或推理的任务都会本能地求助人工智能工具。在铜雀区一所小学五年级任教的25岁金姓教师曾说:“对他们而言,借助AI高效完成作业已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甚至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金老师回忆起课堂上一次关于“无儿童区”的辩论:学生们迅速求助于ChatGPT,随即抛出“财产权”“营业自由”“空间公共属性”等专业术语。“孩子们通常不会自己想出这些概念。”他指出,“这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机会。”
其他教师也表达了类似担忧。一名朴姓六年级女教师表示,现在,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已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拍张数学题的照片让人工智能来解题,这对孩子来说不是难事”。她强调,加强基础读写和计算能力应该“放在首位”。

2023年4月23日,人们在韩国首尔广场上阅读和休息。新华社记者王益亮摄
不少学生坦言,人工智能已融入他们的校园生活。首尔瑞草区一名六年级学生透露,同学们用ChatGPT解决争执或撰写班级选举竞选演说。另一名学生说,朋友们依赖人工智能工具起草校园活动方案或完成研究任务,“因为查资料太麻烦了”。
家长当中,有人担忧孩子产生认知依赖,有人认为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掌握人工智能至关重要。
相关专家警告,若缺乏明确界限,低年级学生过度使用人工智能可能不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韩国成均馆大学教育学教授杨正镐(音译)指出:“直接复制粘贴人工智能生成的答案,违背了借助技术拓展思维的初衷。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批判能力必将逐渐弱化。”
韩国光州教育大学教育学者朴南基(音译)强调,学习不可“外包”,“让人工智能代替自己思考,学生将会停止用自己的大脑”。他敦促学校制定规范与保障措施,遏制学生滥用人工智能工具的现象。
《韩国商业电讯》说,上述情况折射出韩国面临的更广泛问题:如何在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同时,防止人工智能取代学习的基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