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许多现代健康问题可能源于人类古老生物结构与当今工业化环境之间的深层进化错配。该研究由苏黎世大学进化人类学家Colin Shaw与拉夫堡大学Daniel Longman共同完成。研究提出,现代生活节奏远远快于人类进化的步伐。当今普遍存在的慢性压力和多种健康困扰,很可能与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而现在却长期处于高度工业化世界有关。

数十万年来,人类习惯了狩猎采集生活的种种条件,包括持续运动、短暂危险和频繁接触自然环境。而仅仅几百年间,工业化便急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场景——噪音、空气与光污染、微塑料、农药、持续感官刺激、人造照明、加工饮食以及越来越久坐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
Shaw解释道:“在人类祖先的环境里,我们善于应对急性压力,例如躲避或对抗掠食者。狮子偶尔出现,你必须随时准备战斗或逃跑,但关键在于,狮子会离开。”而现代压力源——交通、职场、社交媒体及无休止的噪声等——却不断激活同样的内部压力通道,却很少有像过去那样让神经系统得到恢复的机会。
Longman补充:“无论是与老板的激烈谈话还是交通噪声,身体的压力反应仍然像是在面对一只只狮子,神经系统强烈反应后无法恢复。”
在论文综述中,Shaw与Longman汇总了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指出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在降低人类的整体进化适应性。从进化角度来看,一个物种能否繁衍生息取决于其成员的生存与繁殖能力,而这两项基本指标自工业革命以来均受到负面影响。
研究强调了全球生育率下降和慢性炎症性疾病(如自身免疫病)显著增加,认为工业化环境正对人类生物造成严重负担。Shaw称:“我们确实为全球很多人创造了财富、舒适和医疗条件,但部分工业成就却损害了我们的免疫、认知、生理和生殖功能。”其中,全球精子数量和活力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下降,被认为与环境因素有关,如食品里的农药、除草剂及微塑料等。
由于技术和环境变化速度过快,生物进化无法赶上。Shaw指出:“生物适应过程极为缓慢,基因层面的长期改变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万年。”这意味着,人体生理与现代环境的错配不会自行消失,社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通过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设计更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环境来缓解影响。
Shaw建议,解决错配问题需要文化与环境的双重变革。“一种方式是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视为健康的关键因素,并保护或再造类似于我们祖先狩猎采集时代的环境”,同时,还应当将人体生理需求纳入城市设计思想,打造更健康、更有韧性的城市。“我们的研究可以帮助识别哪些刺激会影响血压、心率或免疫功能,并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决策者。我们需要改善城市建设,同时再生、重视并尽可能多地融入自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