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英伟达成为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仅过去27天,投资者对AI算力真实需求和AI投入能否转化为足够的收益,就产生了怀疑。在一周前的内部会议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坦言,尽管公司交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单,但市场对英伟达的预期已经高到令公司陷入某种“无赢局面”。
他直言:“如果我们交出糟糕的季报,哪怕只是差一点点,看起来有一点点不稳,整个世界就会崩溃。”
这样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尽管交出了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但在谷歌发布Gemini 3后,市场的风向开始转变。谷歌的这一模型采用的是自研TPU进,而不是英伟达GPU,更重要的是,业内认为其已经“超越”了OpenAI的GPT模型。
11月25日美股盘中,英伟达股价一度重挫逾 7%,市值瞬间蒸发近 3500 亿美元,虽随后跌幅收窄,但最终仍收跌 2.59%,收盘价 177.82 美元,创两个多月收盘新低。英伟达曾在 10 月 29 日触及 212 美元 / 股的历史高点,当时总市值达到5.15万亿美元,不过目前其股价较该历史高点已跌去约 16%,市值蒸发超8000亿美元。

英伟达紧急发声
当天,英伟达官方罕见对外发文,称该公司技术依然领先行业一代,是唯一能够运行所有人工智能(AI)模型并应用于所有计算场景的平台。分析认为,英伟达此举是为了回应华尔街对该公司在AI基础设施领域主导地位可能受到谷歌芯片威胁的担忧。
英伟达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我们对谷歌的成功感到高兴,他们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我们也将继续向谷歌供货。英伟达领先行业整整一代——是唯一一个能运行所有AI模型、并在所有计算场景中部署的平台。”
英伟达补充道:“与专为特定AI框架或功能设计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相比,英伟达提供更高的性能、更强的通用性以及更好的可替代性。”
但如今的市场风向已经开始转变。
距离英伟达创造市值仅过去27天后,投资者对AI算力真实需求和AI投入能否转化为足够的收益,就产生了怀疑。不仅桥水第三季度大幅减持英伟达、“硅谷风投教父”彼得·蒂尔(Peter Thiel)第三季度清仓了英伟达,曾在2008年次贷危机前做空房地产的“大空头”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近日也在社交平台上,针对科技公司围绕英伟达的循环交易等提出批评。
迈克尔·伯里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张图,描绘了美国科技公司投资和采购关系。“以下列出的每家公司都存在可疑的收入确认方式。若将所有交易往来的情况以图表形式呈现,那会是一幅难以理解的复杂图景。未来人们会将此视为欺诈行为的证据,而非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迈克尔·伯里表示,真正的最终需求量极其微小,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是由其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的。
这张图中出现了英伟达、英特尔、OpenAI、甲骨文、AMD、xAI、微软等厂商的名字,英伟达被放在中央。这些公司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甲骨文花费数百亿美元采购英伟达芯片、OpenAI与甲骨文之间有3000亿美元云相关的交易、英伟达计划至多投资OpenAI1000亿美元等。迈克尔·伯里还质疑英伟达的芯片能带来利润的时间,他认为3到4年前生产的芯片已被全部售出,因此折旧年限被设定得更长,但这些产品被使用并不意味着能够盈利。
订单蒙上“不确定性”
尽管英伟达近期已驳斥了市场上关于科技公司循环交易、AI存在泡沫的观点。但从股价表现看,英伟达释放的对AI行业的信心,并未充分打动投资者。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上周的电话会议上已驳斥了AI泡沫论,称英伟达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且现在已进入AI良性循环。英伟达CFO科莱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也驳斥了英伟达芯片使用寿命不长的说法,称6年前的芯片仍在满负荷工作。
有消息称,英伟达还在近期发给华尔街分析师的一份备忘录中回应称,英伟达的战略投资在营收中所占比例较小,英伟达战略投资组合中的公司主要是从第三方客户而非从英伟达获取收入,并强调了公司财务的稳健状况。英伟达表示,公司与以往的会计欺诈案中的公司截然不同,因为英伟达的基础业务在经济上是稳健的,公司的报告内容完整且透明,且非常重视自身诚信声誉。
AI格局变化,也让与OpenAI关系密切的英伟达未来获得订单的前景,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目前英伟达通过投资与OpenAI、xAI形成一定的绑定。黄仁勋在上周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他相信对OpenAI的投资将转化为巨大的回报。然而,上周谷歌发布Gemini 3,该模型在几乎所有主流基准测试中实现全面领先,谷歌开始对OpenAI的优势地位形成威胁。有消息称,OpenAI CEO奥尔特曼在内部备忘录中承认,谷歌近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可能给OpenAI带来暂时的经济压力。
如果大模型竞争格局改变,算力结构就可能发生改变。谷歌在芯片自研方面走得较快,今年4月发布的第四代TPU(张量处理器)单芯片峰值算力可达4614TFLOPs,谷歌对英伟达GPU的依赖相对较低。虽然谷歌TPU仍用于公司内部工作负载,不对外出售芯片,但若谷歌自身模型被更广泛使用,后续存在更多AI负载跑在谷歌芯片上的可能。
英伟达还持续受到其他自研AI芯片厂商的竞争压力。相比英伟达GPU的通用性,以谷歌TPU为代表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另有一些优势,例如理论能耗表现和性能可更高。OpenAI竞争对手Anthropic10月已计划使用谷歌的算力,计划部署多达100万个谷歌的TPU芯片以训练旗下AI大模型Claude,这批TPU芯片将专门用于加速机器学习工作负载,计划于2026年部署。
虽然AI的前景受到一些质疑,仍有一些数据说明当下需求仍较强劲。英伟达上周拿出了一份超市场预期的202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2%至570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5%至319亿美元。11月25日晚间,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则表示,至少三年内,AI泡沫是不太存在的,阿里云AI服务器等上架节奏严重跟不上客户需求。
后续要向市场证明AI需求将持续强劲,英伟达或需拿出更多有力的证据,而要说服投资者AI泡沫不会破裂,各科技大厂和大模型独角兽,则需要证明AI投入可以转化为足够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