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8:30:39
如果Android是剽窃来的产品 那么iPhone也是
发布日期:2012-02-24 19:28:12  稿源:
据史蒂夫·乔布斯的官方传记中描述,当乔帮主在2010年看到HTC发布的最新Android手机时,难掩心中的愤怒.据称乔布斯对当时的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表示:"我要你们停止在Android中用我们的点子!"乔布斯甚至发誓要耗尽苹果在银行中的现金来摧毁Android这一"抄袭"的产品.
      之前,原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已经从苹果董事会中被赶出,主要原因就是两家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厮杀.乔布斯声称Android是一款"偷来的"产 品,但是在创新这一行为面前,偷窃实在是比较难以界定的行为.苹果的iPhone也并不是仅仅从乔布斯的大脑中产生的.恰恰相反,它代表了几十年中技术增 长的一个高潮,而且大多数都发生在苹果总部所在地Cupertino以外.

图:一般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多点触控的智能手机技术出现在iPhone之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第一部多点触控设备诞生于二十世纪90年代,在商业公司以及研究者中口耳相传.如果没有前人的成就,iPhone也不会出现.并且,自从Android出现,iOS也"借鉴"了不少谷歌的元素.

      你可以为这一过程起各种各样的名字,当然大多并不是赞美之词.但是,消费者们却从厂商们互相抄袭中受益.很多的金点子迅速被各大手机厂商采用,这也令大众得以用到廉价的科技产品.

      目前正是专利战打的火热的时候.回到二十世纪90年代,关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专利战,苹果在法庭上被判GUI并不受专利保护.不幸的是,在之后的日子 中,获得软件专利变得越来越简单.苹果现在有了更多更强大的专利武器,不过它的对手也同样有了进步.它们加在一起,就会产生科技领域的核战争,双方都会蒙 受巨大损失.

实验中的多点触控

      高科技产品往往是由实验室的新奇玩意发展而来的.多点触控也是如此.据在微软研究中心的比尔·巴克斯顿,一位多点触控的先驱表示,最早的多点触控屏幕与 1984年在贝尔实验室开发完成.鲍勃·博伊创造了屏幕,它利用了覆盖在阴极射线管上的透明的电容阵列来构成触摸面板.它有着出色的反应时间,允许用户完 成手势操作.

      在其后的20年中,研究者们陆续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多点触控显示技术.在1991年,施乐公司展出了一台名为PARC的投影机,配合一张桌子,构成了一个 多点触控面板.不过,这台设备必须要向使用者通微弱的电流.同时,纽约大学的研究者杰夫·韩(音译)开发出了一种投影机在屏幕后的装置,也能达到多点触控 的目的.

      就在多点触控硬件发展的同时,研究者们也开发了许多为其提供支持的软件.其中一些重要的领域例如开发出一款能够识别出手势的系统,从而利用硬件的能力.

      在2006年,杰夫·韩展示了著名的TED装置.它展示了利用两指放缩,旋转图片的技术.它还提供了虚拟键盘用来输入信息.同时,韩还展示了一款交互式的地图软件,可以让用户放缩,旋转地图,就和现在大家手机上的Google Map相似.

著名的TED,2006

多点触控的商用化
     
      2004年,一家法国企业Jazzmutant发布了lemur,一款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款多点触控的商用产品.这款音乐播放器提供了各种触控按钮,滑动条以及其他界面元素.这款产品在2005年正式发售,要价超过了2000美元.
Jazzmutant Lemur in 2005
Jazzmutant Lemur,2005

      韩在2006年也开始商业化他的研究成果.其产品大多面向高端用户如CNN等.

      而微软也不甘示弱,宣传他们从2001年开始就已经启动了多点触控发展计划.微软的安迪·威尔森发布的Touchlight,是一款利用摄影机以及后端投 影的设备.2004年,Touchlight发展出了类似<少数派报告>中的控制界面,用户可以凭自己的直觉手势操作,在空间中旋转放缩三维 成像的界面.

      威尔森同样也是微软开发 Microsoft Surface 的关键人物.那是一款桌面触屏设备,采用相似的摄像机以及后端投影.据微软表示,Microsoft Surface在2005年便完成开发,在2007 年才引进市场,而那时候iPhone已经发布了几个月.它同样能使得用户对图片等进行各种手势操作.

微软 Touchlight,2004

      另一个在触摸科技商业化发展上作出重要贡献的是韦恩·维斯特曼,他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在博士论文中描述过复杂的多点触控输入设备.不过,这并不是一项多 点触控显示技术,也就是说用户无法得到可视化界面,只能输入信息.这项技术被Fingerwork公司商用为一种多点触控键盘,以缓解人们打字时的疲劳.

      Fingerwork于2005年被苹果收购,公司的主心骨也成了苹果雇员.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iPhone以及iPad上有所体现,更体现在了Mac的多点触控板上.

触屏手机时代
     
      
IBM公司在1993年发布了Simon,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触屏手机.它有着黑白屏幕,缺少多点触控支持.但是,它有着很 多今天的智能手机的元素.例如,用户在虚拟键盘上拨号,有行事历,通讯录,闹钟以及电邮功能.更甚的是,它的电邮功能还有着对号码单击拨号的功能.这在今 天的智能设备上是通用的元素.

IBM Simon,1993

      Simon并未在当时产生轰动效应,不过触屏手机仍在发展.在二十一世纪早期,它们有了彩色屏幕,更复杂的软件以及内置摄像头.不过多数产品仍旧为单点触控,而且要有一根触控笔来完成高精度的动作,同时有着实体键盘.它们搭载微软,Palm等操作系统.

      在2005年4月,Neonode N1m发布.虽然远远不及一代iPhone,但是它有一些值得一提的特点.它是第一批没有实体键盘的触控手机,几乎完全依靠触控来进行操作.除了简单的单 击之外,还加入了滑动这一手势操作.此外,它还有着滑动解锁这一功能,这也几乎是iPhone的特色.

      更为复杂的设备于2006年出现.十月,Synaptics发布Onyx概念机,拥有众多先进理念.但是它并不是一款真正的多点触控手机.它的电容屏可以 分辨出用户的手指和脸颊,可以使用户在打电话的时候避免误操作.它还可以追踪手指的运动轨迹.Onyx的软件有例如音乐播放器,行事历,交互式地图等今天 手机的必备.

      2006年12月,LG发布LG Prada,领先iPhone发布数月.这两款设备有很多的共同点.LG Prada没有传统的实体键盘,依靠触控来完成绝大多数输入操作.它能听音乐,上网,看照片,收发邮件.

LG Praad,2006

      直到2007年一月iPhone发布,LG控告苹果抄袭Prada的设计.但这项指控未成立.虽然它们的共同点非常之多,但是iPhone却提供了更加复杂的用户界面.例如,iPhone有着卷动,轻弹等手势操作.

      经过这么多的历史分析,你还会认为Android是一款"抄来的"产品吗?

编译自ars technica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8:30:39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