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太空垃圾,既有报废的卫星、火箭箭体,又有航天器的零件,甚至包括宇航员的生活垃圾。据2010年美国宇航局的数据,直径大于1厘米的太空垃圾就超过11万个,而大于1毫米的各类垃圾竟然超过37万个。并且太空垃圾的数量仍以每年2%至5%的速度递增。太空看似辽阔无边,而近地轨道却已拥挤不堪。
太空垃圾大多体积不大,但由于它们的飞行速度极快,约每秒6至7公里,因此对轨道中的卫星和载人航天器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一旦发生卫星相撞事故,就有可能摧毁地球的通讯系统。并且相撞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碎片。太空垃圾占据着近地轨道,也会影响以后航天器的发射。
目前焚烧处理是解决太空垃圾的一种方法,另一种办法是将废弃的人造卫星发射到一条更高的轨道上,在这条所谓的“公墓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寥寥无几,因此发生撞击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很多国家也推出清扫太空垃圾的计划。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日前宣布,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用以捕捉太空垃圾,并将其带入地球大气层焚烧。日本宇航探索局正在和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制网企业进行合作,计划两年内织就一张巨大的“太空渔网”,用于“打捞”漂浮在地球轨道中的太空垃圾。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推出“太空篱笆”计划,预计于2015年投入首次运行,追踪太空中漂浮的垃圾。
但由于清除太空碎片的措施实行起来十分困难,而且成本昂贵,这些成本比卫星被碎片撞击后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要大得多,因此眼下防范太空垃圾还是以“躲”为主,或者等待它们自己进入大气层烧毁。
消除太空垃圾,还需要各国更多的努力。不断完善国际法,增强国际法的执行力,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太空才能逐渐变得清洁而且安全。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