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C的One X,如上图,欧洲版搭载Nvidia Tegra 3四核处理器,不过美国版仅为双核.到目前为止,美国本土任然没有一款已经上市的四核智能手机,而HTC也"大度"地放弃了这一机会.那么,手机的表现真的会是四核优于双核吗?
传说一:就是块芯片罢了
绝大多数的手机处理器都采用ARM架构.包括Android,Windows Phone甚至Apple iPhone等设备都采用这一架构.ARM对厂商发放授权,让他们能自己制造,甚至对原有设计进行改变.

这些芯片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其一,ARM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的架构,例如A8,A9或是A15等,每一个新架构都有能力上的提升.例如,一块单核的A9(Cortex A9)要完胜单核A8.
其二,芯片厂商也会对产品做出一些小修改.例如Nvidia就在Tegra 3中加入了第五核心,以提高能效.同样的,高通的产品副总裁Raj也强调在ARM基础上再进一步,才能得到更好的产品.他表示双核有可能比四核更为强大.高通和Nvidia都买下了A15的授权.
HTC One X欧洲版采用A9架构的Nvidia Tegra 3四核芯片,而美国版采用主干为A15架构的高通Snapdragon S4双核.尽管没有机会将他们拿来实际测试,但是三星高管狄卡罗表示在现实世界中你几乎无法区分它们的表现.
传说二:双倍核心双倍表现

尽管核心数量翻倍,但是它们所利用的资源还是一样的,同样的电池,同样的内存等等.高通的Raj表示翻倍的速度是不可能的.
传说三:核心同时在后台运行

无论你有多少个核心,如果没有了软体的支持它们也无法发挥自身的能量.首先,你的操作系统得支持多线程,为不同的核心都发配任务.当然,手机制造商也会添加一些程序,以使得硬体和操作系统间能进行流畅的交流.
对于开发者来说,心中要有多线程的理念.但是,微软高级产品经理沙利文表示如果要写出充分利用处理能力的程序会使得编程难度增大很多.同样的,debugging也会更加恼人.他同时表示,如果你的程序没有支持多线程的话,那么多核并没有用.
不过,Nvidia表示他们的Tegra 3能充分利用四核的处理能力,无论程序是否支持多线程.
传说四:多核更省电

很多人会觉得四核比较省电,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不过,解释真相或许可以用这一个不恰当的比喻:CPU频率就像汽车发动机的转速,多核就像多气缸,尽管马力更足,但是你烧的油也更多.在手机上,显示,任务处理,信号搜寻等等任务都会吸干你的电池.表现越强劲的CPU,处理速度越快,要的电更多.
对电池的无尽需求使得系统优化更加关键.很多软件都能使得电量能被更多的利用.就算你有十核心,但是没电的话它也只能是一块砖.
传说五:CPU很独立很强大

HTC的One系列在图片渲染方面表现出的能力的确让人印象深刻,真的真的很快.HTC表示这是强大的处理能力带来的好处.在类似的这种高强度处理任务中表现极佳,的确也说明机器在处理日常任务,比如上微薄看新闻等会是小菜一碟.
不过,这些并不是CPU一个人的功劳.很多设备除CPU外,也添加了外围硬体比如说GPU.这些外围硬体对于图像或是音频的编码,解码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整个设备来说,这些硬体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iSuppli的高管表示,ARM设备优化效率的办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添加类似于GPU等外围硬体.
传说六:不要忘了操作系统

目前,四核设备仅有Android一家.iPhone 4S采用双核,而下一代产品的配置还是未知.Windows Phone仍旧集中于单核.
对于微软来说,单核的确是他们的一大缺陷.如果消费者们认为像Lumia 900这样的顶级旗舰还是很慢,他们会将Windows Phone视为次要选择.最近微软的Smoked by Windows Phone活动也在大力宣传他们的产品在处理速度上并不亚于多核的Android,iPhone设备.微软的观点是人们应该更重视设备的实际表现,而不仅仅是跑分.
正如沙利文所说,人们平时变听歌边上网等等活动对于单核来说完全没有问题.设备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系统的效率.Windows Phone并不支持后台多任务,他们在后台会被暂停,这样能省很多的电量.而Android支持真正的多任务处理,不过这样会使系统响应速度变慢,更不稳定.总的来说,操作系统支配设备的处理能力并且优化效率.一个好的操作系统会使你感到自己有一部十核设备.
传说七:跑分不骗人
三星高管表示跑分针对于不同的特定处理任务,很多情况下并不为广大用户所使用.而各小项得分的累加尽管看上去代表意义十足,但是他们仅具有参考价值,而不是评判实际表现的唯一标准.
在未来,四核设备必将成为主流.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四核并不一定会更快,核心越多并不一定越好.
编译自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