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6:42:11
《家用电脑与游戏》:孤岛上的孩子——自闭症者的游戏世界[精编版]
发布日期:2012-04-09 18:38:37  稿源:
CB注:《家用电脑与游戏》刊登的特稿《孤岛上的孩子——自闭症者的游戏世界》感动着很多读到此文的读者,但作者花了相当多的心血采访的长篇稿件,却因为篇幅原因,很多访客表示无法消化。我们做了精心的整理,将文中一个个感人的细节挑出来呈献给读者。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的故事都不会被埋没,这不只是他们和他们家庭的声音,更是所有自闭症患儿的声音。
查看: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 精编版(本文)
自闭症者大多有刻板的行为特征,一旦养成某个习惯,就会不断重复,不能有丝毫变动。自闭症孩子无法在交流中学习,不懂得观察和揣摩他人的行为,不会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更做不到触类旁通。一个简单的认知,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们需要数百倍于常人的练习才有可能掌握,时间往往以年为单位。

自闭症孩子无法理解哪怕是最简单的社会规则,带他们去公众场合,最令父母痛苦的是被人误解。小时候的辉辉没有你、我、他的概念,不分场合,看见喜欢的东西就会伸手去拿,甚至会在路上抢走别人手上的东西。

如果把自闭症孩子当成宠物养在家里,任由他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长大后,他们的自闭程度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彻底丧失与外界的联系,丧失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辉辉没有竞争的概念,不明白为什么比赛一定要分出胜负。为了帮助他理解,父亲经常带他去体育场看球,告诉他如何区分对抗的双方,比赛的规则是什么,怎样算赢,怎样算输。

母亲递过来一个乒乓球拍,辉辉握住球拍,切换至乒乓球游戏,然后站回床上,身体略微前倾,面对来球,左右开弓。动作虽然慢,但很标准。母亲靠在门旁,微笑地看着他。

母亲希望辉辉今后能和别人联网对打,不过前提条件是,他必须具备与他人互动沟通的基本能力,而这正是辉辉这样的自闭症者所最为缺失的。



玩游戏时,嘉伟仿佛变了一个人,时而自言自语,若有所思;时而闭上眼睛,眉头紧锁;时而又露出笑容,转过头,好奇地看看我。母亲说,虽然嘉伟平时给人以木讷的感觉,但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玩游戏、敲木琴或看地图时,他的表情和动作会变得很自然。

嘉伟天生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当他觉得某件事物他无法理解或无法控制时,便会知难而退。十二年前,父亲花了很长时间才教会他玩游戏。

父亲先是让嘉伟坐在自己身边,一小段一小段地玩给他看,然后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反复示范。嘉伟用了半年时间才学会双手同时操作手柄,而独自打过《冒险岛》的第一个场景,花了他一年多的时间。

就这样,嘉伟在游戏里一点点前进。碰到过不去的坎,他会着急发脾气,父亲就在旁边鼓励他,帮他一起过关。等过了这个坎,父亲又会及时表扬他,鼓舞他的信心。



有些自闭症孩子很难接受挫折,卡梅隆就是这样。一天,他和表姐一起玩《马里奥派对8》。输了之后,他边哭边尖叫:“我不想输!”

父亲走过来,关掉游戏机,对他说:“好吧,如果你不想输,那就不能玩。”

卡梅隆爆发了一阵更猛烈的情绪。父亲接着问他:“你想不想玩游戏?”他哭着说:“想!”。

父亲说:“那你必须接受失败。你想不想玩大金刚游戏?”“想!”

“你有可能会输的。你想不想玩保龄球游戏?”“想!”“你也可能会输的。”

卡梅隆坐下来,把头压在腿上。父亲向他解释每个人都会输,你会输,表姐会输,有时候我也会输,输了不该发脾气。

卡梅隆的情绪平静了一些,重新开始玩游戏。十分钟后,他又输了,再次尖叫起来,边叫边疯狂地跺脚。

“要让一个六岁的自闭症孩子接受挫折很难。不过,如果连我自己都没法接受挫折,又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父亲并不气馁,直到今天,他还在努力训练卡梅隆正确对待失败。



去年,母亲给涵涵买了一部手机。有了手机后,他天天打电话。母亲通讯簿上的同事、客户和亲朋好友的号码,他全都牢牢地记在了脑中,然后一遍遍地给每一个人拨打电话。

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涵涵会在电话里告诉对方,他在学校里被欺负了。他并非有意撒谎,而是认为这样能够引起对方的关注。母亲觉得,这是因为涵涵太孤独了。

除了弹钢琴、比身高外,涵涵的爱好不多。他喜欢看地图,中国的很多城市,甚至县镇乡的名字,他都知道。他喜欢研究全国各地的地铁线路,这座城市是否有地铁,有几条地铁,每条地铁有哪些站点,每个站点的顺序,不同地铁线之间如何换乘,他一清二楚。他喜欢看天气预报和广告,如果哪天的天气预报因故延迟或被取消,他就会发脾气。

他的这些兴趣爱好,无法成为他与同龄人之间的共同话题。



因为自闭症的缘故,皮尔斯总会注意微小的细节,并迅速记住它们。他拥有一些神奇的本领,也因此产生了一大堆意想不到的障碍。例如,外部世界似乎是以照片的形式储存在他的大脑里,所以,朗诵单词以及辨别视觉元素对他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但这也意味着,如果他发现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相信我,他一定会发现的,他就会一直闹下去,直到你把那件东西恢复原样。直到现在,他还是不允许我们给Wii的遥控器套上硅胶保护套。他认为这两件东西不应该被放在一起。

就像很多其他自闭症者一样,皮尔斯无法从外界传送过来的大量信息中,分辨出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信息是可以被舍弃的。他无法将人们说话的声音从环境的噪音中过滤出来,无法将语言指令与背景音乐分离开来。听交响乐时,他能准确地哼出乐队的每一件乐器演奏的每一个音符,可当我第15遍要求他把鞋子穿上时,他却充耳不闻。

是的,皮尔斯始终存在于另一个世界中,那个世界,我们只有在玩游戏的时候才得以窥其一斑。

孤岛上的孩子——自闭症者的游戏世界 

和很多自闭症孩子一样,星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广告和天气预报。他会在电脑上搜索各种广告视频,碰到不会打的字,他就把母亲拉到电脑前,指着输入框,说出想要搜索的关键字。母亲用拼音输入法打字时,他会在旁边默默记住。所以,尽管学校没教拼音,星星已经会用拼音打出很多字。

星星的手指在iPad的触摸屏上快速滑动,东点一下,西点一下,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每次都有明确的目的。每首歌听哪一段,每段视频看哪一部分,他有固定的习惯。有一段巧虎的音频,每次播放到“我们这是在哪儿”的时候,他就会立刻拖动进度条,直接跳到结尾处的字母歌,时间拿捏得很准。

平时,母亲下厨房做晚饭,星星就自己在沙发上玩iPad、看电视,或是在电脑前玩游戏。他最喜欢的游戏是“巧虎”系列益智小游戏,这些游戏大多是锻炼儿童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比如记忆画面、分辨形状、按顺序排列物品等。虽然每个游戏他都已经反复玩过很多遍,可每次玩的时候,他还是很开心,顺利过关后,还会兴奋地跳起来。

孤岛上的孩子——自闭症者的游戏世界

果果安静地坐在桌旁,全部注意力都被眼前的iPad所吸引,对周围的人和事毫不关心。他先是把iPad放在桌上,试图将iPad的边沿与桌面图案的横竖条纹拼接在一起。喜欢将两件物体的直边相互比对,这是刻板行为的表现之一。

拼了一会儿,果果打开iPad,开始玩游戏。iPad上的这些游戏,他最喜欢的是《会说话的汤姆猫》,并非因为那只猫能模仿他的声音,而是因为用手去按它,可以把它打倒在地。他玩得最好的是《水果忍者》。盯着游戏菜单上不停旋转的西瓜、苹果和草莓看了一会儿,他划开西瓜,进入游戏,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滑动,准确地切开被抛向半空的各种水果,不漏过任何一个。他无法理解为什么炸弹是危险的,虽然被炸过很多次,母亲也同他解释了很多遍,可每次看到炸弹,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把它切开。

果果对赛车游戏也很感兴趣。母亲的安卓手机上有一款赛车游戏,没人教他,他自己就学会了操作菜单、调出音乐、选场景、选车辆、进入游戏,还找到了让赛车喷射加速的方法。iPad上也有一款类似的赛车游戏,需要通过左右倾斜机器,控制赛车的行驶方向。对果果来说,iPad太大太沉,所以他还不太会操作这款游戏,比赛开始后不久,赛车就开出了跑道,顶在障碍物上,无法前进。果果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缓慢转动着的赛车,看了很久。

孤岛上的孩子——自闭症者的游戏世界

我俩一起玩了个把小时,我发现他真的是无师自通,轻而易举就能掌握每一个游戏的玩法。玩“宇宙泡泡球”(Space Pop)的时候,我只说了一句“摆动胳膊可以飞起来”,他就知道了该怎样飘浮、滑行和移动。在客厅里移动了几次后,他就明白了,屏幕上的小人会模仿他的动作移来移去。在“深海漏水”里,漏了得有两万次以后,他终于明白,应该把手和脚堵在漏洞上。只要稍加点拨,他就能独立操作所有这些小游戏,这真是件令人振奋的事。

终于,破天荒头一次,我可以和儿子一起玩游戏了,他不会在游戏里无所事事,也不会被卡在游戏里动弹不得。他从游戏中感受到了真正的乐趣,而且他玩得的确很好。当他终于可以自己在菜单里移来移去,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时,我看见他眼睛里闪烁着快乐的光芒。那一幕我永远忘不了。

我并不是Kinect的目标受众,而《Kinect大冒险》通过直观的操作和简单的玩法,将我的自闭症儿子带进了游戏的世界。Kinect的那些首发游戏,没有一款我特别感兴趣的,但我知道,今后我肯定会花很多时间陪我的儿子一起玩,同他一起享受游戏的乐趣。虽然在与人沟通方面,他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但我知道,至少有一件事,他不会像在现实里那样一次次地遭受挫折。对我来说,这可比150美元值多了。


全文请看《家用电脑与游戏》:孤岛上的孩子——自闭症者的游戏世界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6:42:11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