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y Bridge:第三代酷睿处理器。
Intel Tick-Tock路线图:Ivy Bridge属于Tick阶段,Sandy Bridge架构基础上的工艺改进版。同时大家也都看到了,其实这么多年底层架构还是Core那一套。
下一站是Tock Haswell——这似乎是Haswell第一次正式登场Tick-Tock路线图。
Ivy Bridge平台的三路进化:更高的处理器性能与更低的功耗、增强的特性与性能、更快的设备连接。
Ivy Bridge图形技术亮点:更快的高清转码、高清视频会议、大幅提升的3D图形性能、DX11支持、增强的AVX和16位浮点。身份保护也值得注意。
移动平台兼容性:由于都是rPGA988B BGA1023封装接口,Sandy Bridge处理器即可搭配6系列芯片组,也可用于7系列芯片组,不过新的Ivy Bridge处理器只能和新的7系列芯片组共同使用。换言之,现在的笔记本是没法上新U的。
桌面平台兼容性:都是LGA1155,因此理论上Sandy Bridge/Ivy Bridge、6/7系列主板可以任意混搭,但是6系列主板和Ivy Bridge处理器共同使用存在不少限制条件。
Z68、P67、H67、H61主板如果有最新的固件、BIOS和驱动,是可以上Ivy Bridge的,Intel也专门提供了相应的升级套装,但这得看厂商们的诚意了。至于Q67、Q65、B65主板,就别想了。
Intel顺带提了一下K系列,这也是DIY玩家非常喜欢的型号,毕竟普通型号超频非常困难。
Sandy Bridge K系列地域销量比例:欧洲中东和非洲47%、北美26%、亚太11%、日本11%、中国内地2%、拉美3%。
Haswell将在2013年发布,全面引入SoC理念。
Ivy Bridge架构总览:高能效、高性能。Intel还认为它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Tick,而是Tick+。 处理器改进:每时钟周期指令(IPC)提升、ISA增强(SSE/AVX)、字符串性能、数字随机数生成器(DRNG)、AES加密。 图形核心改进:内核面积扩大、支持OpenGL 3.x/OpenCL 1.1/DirectX 11/Computer Shader、提升整体3D性能。计算性能的全面加入将是Ivy Bridge的一大特色,虽不能和AN独显相比但总算开了个头。 影音媒体方面,主要是视频编码解码的增强和高清视频会议的支持。 三级缓存共享、内存控制器改进。 Ivy Bridge的一些主要特点。 Ivy Bridge处理器整合PCI-E 3.0控制器,完整支持新规范,提供十六条通道,可配置为单路x16、双路x8/x8、三路x8/x4/x4。 PCI-E 3.0可在类似的延迟下提供两倍于PCI-E 2.0的(理论)带宽。 至少从纸面上看,Ivy Bridge 3D图形性能会有巨大进步,支持DX11、硬件曲面细分、BC6H/7压缩纹理格式、OpenGL 3.2等等都值得期待。当然还是那句话,具体表现就看驱动程序了。 Intel还特别强调了新图形核心的可编程性。 Quick Sync视频转码进化到2.0版本,并有多方面的微架构增强。 Sandy Bridge、Ivy Bridge各向异性过滤对比。从经验看,Ivy Bridge能否做得这么好值得怀疑。 Ivy Bridge、Sandy Bridge图形核心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