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2:23:35
世界上最年轻的宗教 - 拷贝教
发布日期:2012-05-05 12:50:19  稿源:

新闻来源:科学网
2012年1月14日出版的英国科普杂志《新科学家》发表了该刊记者对“拷贝教”创立人伊萨克. 盖尔森的采访。盖尔森目前就读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哲学系。他与瑞典海盗党(Pirate party)党员Gustav Nipe以及其他一些朋友一道创立了拷贝教(Church of Kopimism)。2012年1月头一周,瑞典政府承认了该教的宗教地位。
拷贝教是2010年下半年成立的,到其被瑞典政府承认为止,不过15个月左右。该教认为,信息是神圣的,因此,拷贝信息的行为也是神圣的。
记者问:不就是文件分享吗?怎么弄出个宗教来了?盖尔森说: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宗教意识较强的群体,因此,成立一个教会是组织我们自身的很好方式。

记 者问:成为官方认可的宗教是否很难?盖尔森回答说:我们具备如此这般的信仰已经好几年了,有一天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登记为正式宗教呢?这个过程很艰难,当 局对有关手续是毫不含糊的。我们申请了三回、费时一年多才获得批准。瑞典法律规定了要想被承认为是一种宗教须满足的条件:一个组织得要求其会众采用某种仪 式定期做祷告或是冥想。拷贝教的仪式行为是:通过拷贝或复制信息来崇拜信息之价值。

记者又问:那你们的仪式需要大家聚到一起集体举行吗?盖尔森说:我们需要聚会,但不必在物理性的空间里聚会,可以通过服务器或网页来“聚会”。我们有信仰,但并不尊奉哪一位神。

记者问:拷贝教有什么符号具有特别含义吗?盖尔森回答说:有的,拷贝教的标志是金字塔形的里面有个大写字母K,联机状态下,这个符号的出现就表示你想被拷贝。当然,“CTRL+C”、“CTRL+V”也表示和鼓励拷贝行为。

盖尔森说:我身边的一切,我信仰的一切,都是用信息这种积木建成的。因此,拷贝信息,就是放大信息价值的一种方式。我认为,著作权法是问题多多的,至少需要修订。我觉得,可以把著作权法现有的多数条款都取消掉。

拷贝教现有教徒3000人左右,尽管人数还不算多,但已经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日本、丹麦、罗马尼亚、印度、新西兰、意大利、乌克兰、拉脱 维亚等不少国家。。想加入者,必须认真阅读该教秉持的价值观陈述,如果同意,在该教网站(kopimistsamfundet.se)上注册即成为教徒。

记者问:拷贝教对“来世”有什么看法?盖尔森回答:我们这个宗教的关注点并非人类。记者说:那也可以考虑数字形态的来世啊。盖尔森说:信息其实谈不上有什么生命。我猜,信息会被遗忘,但只要信息被拷贝了下来,就不会被彻底遗忘。

这个宗教是毛头小伙子的青春期玩笑,还是会终将形成大气候?笔者觉得目前还难以回答。如果形成气候,它必然对现存的著作权体系形成重大挑战。在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中,对这样的苗头必须加以关注。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2:23:3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