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欧洲科学家正在研究机器人化身技术。
热门电视剧集《星际迷航》剧照,剧中展现的远距离传物技术一直是科学家痴迷的对象。
可应用很多领域
运动捕捉技术——例如微软的Kinect 体感外设——机器人、3D眼镜以及采用触摸传感器的触感装置都可让人获得逼真的体验,也就是让用户获得存在感。研究人员希望,随着相关设备的成本越来越 低,不久的将来普通家庭也可获得《阿凡达》那样的化身体验,所需带宽不及常规视频流。
项目领导人、伦敦大学学院研究虚拟环境的教授梅尔·斯 拉特表示,这是一项化身型增强现实技术,而不是虚拟现实技术。与电脑游戏和《第二人生》中的虚拟世界不同,这种技术打造的化身或者机器人在真实世界与真实 的人之间进行互动。目前,斯拉特的研究小组已经利用他们研发的化身技术将人从巴塞罗纳“传输”到伦敦。演示中,机器人化身与真实的演员一起排练话剧。机器 人化身能够准确复制演员的走位,但由于情绪和面部表情捕捉技术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还无法取代传统的彩排。不过,做到这一点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借助于化身型增强现实技术,远程会议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减少商务出行的需要。此外,电影院也可以采用增强现实技术,进一步提高观众的观影体验。在阿道司·赫 胥黎的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中,人们可以观赏所谓的多感觉电影,除了声音和影像外还能获得触觉和嗅觉体验。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电影院便可成为现实。
在 其他很多领域,这项技术都有应用前景。化身型增强现实技术能够让在海外服役的士兵获得逼真的与家人团聚的感觉,进而提高军队士气。当然,海外工作的员工或 者商人也可应用这项技术。在医疗领域,这项技术打造的虚拟医生可以造访患者的家,给无法离开家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带去福音。外科医生可以借助远程医疗技术 为患者实施手术,同时也可让不同国家的医学系学生同时接受可以“亲身实践”的培训。
滋生新型犯罪
然而,这项技术也可能滋生出新型犯罪,例如虚拟性骚扰或者虚拟强奸。毫无疑问,科学家在研发化身技术时不仅面临技术上的各种挑战,同时也必须考虑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 法律研究员雷·普蒂表示化身技术可能催生新型网络犯罪,例如对他人的化身进行性骚扰或者实施强奸。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法庭将很难证明嫌疑人是否实施性骚扰 或者强奸。化身的主人可能与嫌疑人居住在两个不同的国家,而这两个国家的法律可能存在差异。
电子证据可能不足以让检方对嫌疑人提起诉讼。普蒂指出远程犯罪有时会留下数字痕迹,但不会留下法医学证据,而后者恰恰是判定强奸行为的 关键。他说:“很显然,法律必须针对这项技术做出调整。犯罪分子可以借助化身技术实施远距离犯罪。”除了虚拟化身实施犯罪外,机器人化身也可能实施性侵犯 等犯罪行为。当前的法律还没有涵盖机器人犯罪,只针对人类实施的犯罪提起诉讼。普蒂认为控制机器人实施犯罪应该与使用枪支犯罪等同视之,必须追究控制者的 法律责任。“虽然子弹是由枪发射的,但实施犯罪的是扣动扳机的人,而不是枪。”
使用化身将催生一系列新的欺骗行为。在网上的聊天室,一些恋
童癖者可以将自己伪装成青少年,也就是制造一个与本人信息不符的化身。在约会网站,很多用户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和其他个人信息。对于别人的化身,你如何判
断化身就是他本人?普蒂说:“看到逼真的化身时,我们需要进行判断,确定这个化身是否就是通过传输型增强现实技术创建的。”
文/网易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