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04:48
摩尔定律“垂而不死”:多次被预言将失效
发布日期:2012-05-17 10:55:12  稿源:
日裔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近日预言,半年世纪以来为IT业定调的摩尔定律大约只剩10年生命,因为硅技术的物理极限已经临近;某个节点过后,计算能力无法再如此提升。这听上去非常耳熟。每隔几年,就会有人重提“物理极限将至、摩尔定律活不过10年”的说法。
该定律1965年由Intel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它不是一种解释科学的精确定律,更像是IT业的经验之谈。其内容是:微芯片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每18到24个月就会翻一番。由于晶体管是电脑的信息载体,该定律也被引申为计算能力的倍增。

加来指出,现在最小的晶体管宽度仅相当于20个原子,一旦缩小到5个原子,性能就无法保证。不过,类似预言我们已经听过多次:2008年,晶体管工 艺达到65纳米的极限,实验室也只能达到35纳米,但MIT研究人员成功地蚀刻出25纳米细线(头发直径为10万纳米;Intel最新CPU为22纳米制 程)。

2005年《石板书》宣告“摩尔定律的终结”,因为纳米级挑战无法克服。

2003年《经济学人》认为,除了物理极限的束缚,微芯片已经强大到超出任何人的需要。摩尔也在演讲中承认,他的定律只能再生存10年。

1997年,《纽约时报》称摩尔定律将在10年内失效。当时晶体管的宽度为300纳米。同年9月,Intel发布了250纳米晶体管。

自1947年晶体管发明至今,摩尔定律基本有效,尽管它也作过一些调整:间隔从每年改为每两年,后又改为每18到24个月。

摩尔定律“垂而不死”:多次被预言将失效
2007年戈登·摩尔在Intel开发论坛

 文/外滩画报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04:48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