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量虚标、偷工减料是普遍现象
“我最近刚买了一个号称10000mAH(毫安时)的移动电源,但实际用下来给我的手机 充电最多只能三四次,可我的手机电池才是1500mAH的,不是应该能够充电六次以上的吗?”家住芳村的潘先生这样抱怨道。和潘先生有着同样遭遇的并不在 少数,家住五羊新城的陈小姐所购买的2000mAH移动电源给iPhone充电居然连一次都充不满,为此她觉得自己被忽悠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 实现在很多移动电源的电量都是虚标的,这里面涉及到了两层原因,一层是厂商方面为了省成本、赚利润的偷工减料,比方说用800mAH的电芯冒充 1000mAH,反正普通用户都没有专业测试设备,一般都发现不了。”淘宝上一位相熟的手机卖家这样告诉记者,“另外就算是实标的电芯所标称的容量也是该 电芯所能容纳的最大容量,并不等于输出量,这里面有个转换率的问题,实际上优秀的移动电源能够有80%的输出转换率就算是很好了,也就是说标 2000mAH的移动电源用来充电最多也就是能输出1600mAH的样子。”
而移动电源厂商虚标容量的根本目的当然是为了赚钱,“电源这个 行业并不是太透明,消费者对多少mAH应该卖多少价钱根本就搞不清楚,不同材料的电芯成本有什么不同更加不熟悉,买单的时候当然就会觉得电量越大价格就应 该越高了。所以厂商自然就会搞些虚标电量、偷工减料的名堂,这样才能多赚钱嘛。”广州市鸿韵数码公司的经理伍高云告诉记者,实际上目前市场上 4000mAH的移动电源成本不过数十元,但是市场零售价大多在百元以上,“这里面本来利润就不小,但一些不法厂商再搞下虚标什么的,利润就更高了。”
安全问题频出 市场亟待监管
然 而移动电源行业虚标电量、偷工减料的问题所造成的后果还不仅仅是消费者被花了冤枉钱的问题。“尤其是偷工减料这方面,如果任由不法厂商操作下去的话,可能 会引起不少安全性的问题。”伍高云称。事实上,这类事件已有发生,今年初香港论坛就曾经爆出“X博”品牌的11200mAH移动电源发生爆炸的事故,而其 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该移动电源为了压缩成本采用了安全性较差的锂离子电芯代替目前主流的锂聚合物电芯所致。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锂聚合物电芯 的安全性要有保障得多,但是厂商为省成本改用锂离子的情况的确比较普遍,尤其是在5000mAH以上的大容量电源上,这种情况更加多。”上述淘宝卖家向记 者证实,他的小店售卖的移动电源中就还有不少采用锂离子电芯的产品,“这些产品我一般都不会推荐给熟人,就是怕惹麻烦,尤其是现在快到夏天了,在高温环境 下使用不当的话的确还是很有风险的。”
文/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