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今日早报
神九的轨控发动机经过短暂开机,对神九的轨道进行调整。从昨天凌晨起,飞控中心对飞船实施5次变轨控制,控制神舟九号飞船到达距离天宫一号后下方约52公里处,在18号11点左右,飞船转入自主控制飞行。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建亮介绍,神九昨天中午12:45进行第二次变轨,17:17进行第三次变轨,22:34进行第四次变轨,第五次变轨是在第24圈,应该是18日。3名航天员在飞船的返回舱内实时监控了神九的变轨全过程,他们的服装已经从白色的航天员舱内压力服装改为蓝色的航天员舱内工作服。
今起自主控制飞行
据介绍,18号飞船就进入了自主控制飞行,也就是由飞船按照自己敏感器测量的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相对距离、相对位置进行自主控制,通过控制自己的发动机将飞船逐渐导引接近目标飞行器,然后直至飞船的前面的对接机构和目标飞行器的对接机构相互接触、捕获,最后通过锁紧再形成组合体。
按照计划,神舟九号飞船入轨大约两天后,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完成两次对接,一次是自动交会对接,另一次是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
“天宫”开窗换气迎“恋人”
这次神九追赶天宫的方式和神八完全相同。即经过5次变轨使飞船进入天宫一号正后方,直线距离52公里,垂直距离50公里轨道的位置。
那么,神九的恋人,“天宫”现在又如何呢?其实,在经历了近九个月的独自等待后,“天宫”其实早就把一切都准备就绪,目前天宫一号正在343公里交会对接轨道上等待着神舟九号的到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状态总体是良好的,已经建立了舱内的载人环境,就是天宫一号密封舱内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氧气的成分、大气的压力,这些都是满足航天员在轨生活的要求,而且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的一些配合、交会对接的设备也都进行了在轨测试,这些都是正常的,而且天宫一号也进行姿态和轨道的控制,也是完成了和神九载人飞船进行交会对接的准备。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邵立民介绍,在“天宫一号”等待载人飞船交会对接的时间里,“天宫一号”舱内的气体成分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不适合航天员工作生活,不过,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天宫一号”在适当的时候会像室内开窗换气一样,把舱内不合格的气体排出去,重新充入合格的气体。
3宇航员面部出现浮肿,工作人员称正常
昨天下午1点半左右女宇航员刘洋是接替了景海鹏进入了返回舱,成为第三位在返回舱里值班的航天员。整个值班过程中,刘洋都在专注的盯着监视屏幕,翻阅安全手册,偶尔是动一下嘴巴,应该是默记动作指令。
跟刘洋相比,有过在太空生活经验的景海鹏的值班过程显得比较轻松。昨天上午10点半左右,景海鹏是拿着两袋食物出现在返回舱内,在太空失重状态下,这两袋食品呈飘浮的状态,在景海鹏进食的过程中,记者还清晰地看有一滴气泡从袋子里溢出来,景海鹏敏捷地伸手把要飘走的气泡攥在了手中。
还有一个细节是,景海鹏的安全手册看起来比其他两位航天员的手册稍微厚一些。手册上许多页码都折了角,从这个侧面也能看出,作为指令长景海鹏所担负的任务比较重。
三位宇航员的面部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浮肿,因为是初到太空,航天员的体液是要重新分布,会向上半身转移。工作人员说这些都属于一个正常情况。这两天航天员没有被安排科学实验或者是操作题目,他们主要的任务还是要尽快地来适应太空的环境,为之后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