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8:42:30
“职业差评师”损害网购生态
发布日期:2012-06-28 18:04:50  稿源:
在媒体的一系列曝光中,伸向淘宝卖家的黑手职业差评师逐渐浮出水面。拉人入伙、组团围攻、敲诈勒索……潜伏在互联网上的“寄生虫”靠着给别人差评来 勒索赚钱,这种方式正极大地损害着网购生态系统的“健康”。多名法律专家昨天向记者表示,许多“职业差评师”自己或许并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很可能已经涉嫌 犯罪。
  敲诈超过4000元涉嫌犯罪

  在此前对淘宝职业卖家的调查中,许多淘宝店主痛诉“职业差评师”的恶意行为。上海职业卖家施玉洁(化名)告诉记者,她曾经遭遇过一次差评“围 攻”。“有一次,我将护肤品赠品放置在常规商品类目,结果被职业差评师铆上了,他们拍下赠品后,下手打了一连串的差评。”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施玉洁觉得后 怕,短时间内出现第3个差评后,她自己就意识到碰上“职业差评师”了,“当时的感觉是蒙了,看着信誉水平一下子跌下去,当场就哭了。”

  她告诉记者,职业差评师根本不用阿里旺旺淘宝唯一认可的信息记录来与卖家聊天,大部分选择QQ,也有差评师通过电话沟通,“每个差评师的开价不 同,有要200元的,有要500元的,最多的一个要了1000元。”在“软磨硬泡”下,那一次施玉洁总共支付了1000多元才了结此事。

  “许多职业差评师或许并不知道,自己的勒索行为可能已经违法,甚至涉嫌犯罪。”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金丽迪明确告诉记者,“职业差评师”如果累计敲诈金额达到4000元,就涉嫌犯罪,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事实上,法律界已基本形成这个共识。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律师表示,就算“职业差评师”的恶意差评行为没有达到勒索罪的立案标准,也构成了对个人卖家的商业和个人双重信誉的侵权。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邱宝昌提醒网店卖家:“如果遭遇恶意差评敲诈,可以多人共同报案。”

  信用管理难题需共同治理

  不可否认,高速发展的网购正遭遇到新的发展瓶颈,“职业差评师”的出现是其中一种。给网店“好评”或“差评”,本应该是消费者自愿的行为,但 “职业差评师”的出现,给网购交易平台构建公平公正的信用评价体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不仅是一个网络难题,更是一个信用管理问题。

  “信用管理是一个社会问题,其核心是评价方信息采集和评价过程的透明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教授指 出,评价主体本身的责任,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解决,让评价主体的责任能够明确化。章政同时指出,信用管理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乱象不奇怪,这符合市场曲折发展 的规律,关键是如何判断和把握,“企业有必要建立新的规范,要制定与时俱进的惩戒体系来界定评价失败后的责任,社会资源也应该全力配合。” 本报记者 徐晶卉 《文汇报》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8:42:30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