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技术和被动定位或者广义上的被动声纳系统颇为类似,专利文件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测距系统,系统将获取两个声波样本,分别是“之前”和“之后”的声波,通过对这两个声波的对比来确定,是否外部对象离手持设备的距离已经发生改变。这个声波样本的采样过程发生在某个传感器例如麦克风接收到声音之时,随后向设备处理器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数据分析。
这一发明依赖于当下应用于电子学的基本声学原理。比如说,当设备靠近某个外部对象,随后又远离而去,麦克风的信号均衡就会相对原本的声音源发生弯曲。专利文件中的叙述内容如下:
“当声音因为软材料(与硬平面截然不同)折返时,就会产生实际的影响。总的来说,来自某个音频传感器或是声音源的声音,触碰软平面反射出的声音相比从硬平面反射出的,在相同的距离和角度条件下,会显得更加柔和。”
这项发明的体现方式之一,两个麦克风置于同款设备的不同平面,声波与外部对象相互作用后,会由于干扰在音频频谱上产生微妙的变化。
“较为形象地解释,就是将一片海边的贝壳放到耳边,此时就会形成一个共振腔,对环境音起到放大的作用。这种hi-Q过滤导致我们听到了大海的声音。”
再举一例,处于不同位置的两个麦克风造成的响应讯号可用于进行对比,来确认外部对象究竟离哪一个麦克风更近。例如,当用户的脸离手机的上部更近的时候,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打电话的时候通常都是如此,此时离耳朵比较近的那个麦克风会产生与另一个麦克风不同的电抗率。

基本上,来自两个传感器或者麦克风的信号可对声音的变化做出更为细微的侦察,随后可以将搜集到的信号发给处理器,处理器对两个信号进行对比,最终判定外部对象与哪个麦克风靠得更近。麦克风在预先设定好的情况下开始进行采样,比如在用户开始通话之后。两个麦克风的放置其实也是可以变化的,甚至可相邻放置。
不过最终,一项更为积极的检测方式正在计划中,由内置扬声器发出声音,或将替代被动等待外部声音的产生。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体积变得越来越小,对设备内部空间的节约或者将多种设备整合在一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比如iPhone 5,支持4G LTE、Wi-FI以及蓝牙通讯,电池可支持设备待机数日时间,4'大小的视网膜屏幕,前后两个摄像头,以及相关更多的特性放在一个地盘上,厚度仅为7.6mm,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空间的节约在iPhone身上就表现得非常好,比如采用全新的Lightning接口,苹果的全球市场部经理Phil Schiller表示Lightning对于制造这样一款轻薄的设备是绝对必要的。进一步说,没有在内部集成NFC近场通讯模块,大致也是为了节约空间。
目前仍然不清楚何时苹果将把这种被动距离探测技术用于设备之上,尽管目前的iPhone身上已经有3个麦克风,1个用于通话,1个用于降噪,另一个用于facetime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