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触屏超极本如约而至,可是模式形态着实比我们预想的要多了一些,究竟哪些是秀外慧中,哪些又是华而不实呢?
截止本周为止,各厂商井喷式的产品发布基本宣告结束,主要的产品形态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A、传统笔记本式
代表机型:acer S7,SONY VAIO T13
这种机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现有超极本产品的基础上换装了一块触摸屏幕,以便于支持Windows 8的触摸手势,除此之外硬件层面没有其他改动。
优点:1、采用现有成熟的硬件模具,设计层面经过市场检验,不会有硬伤。
2、成本低廉,增加一款电容屏的差价在厂商成本端就可以完全消化,有助于降低市场价格。
3、造型中庸,适于多种场合。
缺点:1、标准的笔记本使用姿态下,人手距离触摸屏较远,长期悬空触摸体验不好,键盘和触摸屏不在一个水平面上,频繁切换易疲劳。
2、传统笔记本屏轴设计并不适合触摸,屏幕易摇晃,机身易翻倒。
3、增加的功能完全可以被多点触摸板或多点触控触控鼠标替代,如果比老产品加价过高则性价比不高。
结论:如果能和不具备触摸屏的超极本保持在一个价位,还是可以买来一用的。
B、屏幕翻转式
代表机型:ThinkPad Twist,DELL XPS 12
这种机型在屏幕边框上增加旋转轴,在不移动机身的情况下,就可以把屏幕旋转至触摸状态。
优点:1、设计理念成熟,ThinkPad畅销十余年的X Tablet系列无论是在硬件设计还是软件支持上都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
2、无需移动机身就可以转换形态,当有外设接驳时尤为方便。
3、转变形态之后类似于平板状态,适于触摸。
4、对机身外形和材质没有限制。
缺点:整个翻转完全建立在屏幕转轴的基础上,对设计能力要求较高。
结论:在所有屏幕机身一体的设计中,我认为这种形态的超极本是最值得购买的,技术成熟,同时在笔记本、平板两种形态下都能接近理想状态。
C、机身翻转式
代表机型:Lenovo Yoga,Panasonic Let’s Note CF-AX2
这种机型在传统笔记本机身上新增了一侧转轴,通过双转轴实现屏幕360度翻转的能力,相当于传统笔记本具备了双面开合的能力。
优点:1、造型炫酷,理念新潮,极具科幻感。
2、实际上增加成本不多,对价格影响不大。
缺点:1、在传统笔记本形态下,双转轴使得翻转阻尼偏小,此时触控很容易将屏幕放倒(本人在Yoga实测所得)。
2、在平板模式下,键盘面朝外,手感不好,同时键盘和腕托本身不是为了作为外壳表面设计的,易磨损。
3、翻转过程需要将机身整个抬起,耗时耗力,如果接驳外设那么变形一次需要全部拔下一次,华而不实。
结 论:如果说为什么Yoga会一时间成为翻转超极本的标杆,那么很容易理解,因为厂商在成本几乎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得到了看起来最拉风的“创新形态”,这样 不花钱就能吸引眼球的事情是厂商最喜欢的,但是作为消费者,你只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你愿意像马丁?坎贝尔拍摄的广告里那样天天把你的笔记本抛来抛去吗?
D、滑盖平板式
代表机型:SONY Duo 11
机身向平板化靠拢,下面有隐藏的滑轨键盘,划出后可以支撑机身
优点:1、机身小巧
2、转换形态方便
缺点:1、滑盖键盘相对传统键盘手感较差。
2、排线和支架的寿命值得考量。
结 论:众所周知,全新的Windows 8相当于是内置了两套风格的UI和操作界面,一种是传统的PC体验模式,一种就是全新的 Microsoft design style(之前俗称的Metro界面),与此对应,一款设备默认采用笔记本形态还是平板形态,在潜意识中起着引导用 户把这款设备当做笔记本用还是当做平板用的效果,但是Windows 8这款操作系用虽然大幅强化了对触摸的优化,但其本质上还是一款PC系统,在这种情 况下滑盖平板的导向其实是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在键盘滑入之后,整体还是偏沉了,想当年华硕的Eee Pad Slider不就被市场无情的淘汰了么。
图:拿什么对抗iPad,我的队友?
E:平板外接式
代表机型:Samsung Smart PC,Microsoft Surface Pro
这种形态下机身主体采用完全的平板形态,可以通过外接底座或者配套键盘的形式实现键盘和外设的扩展。
优点:1、兼顾了两种形态最纯粹的优点
2、切换方便,在平板模式下键盘的重量和体积都不会成为负担
缺点:1、成本较高
2、机身全部部件集成在屏幕面,中心上移,如何平衡屏幕和机身成为难题,当年的华硕Transfomer平板再加上键盘底座之后就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结论:这种形态是所有形态当中我最看好的,在需要生产力的场合合体成为标准超极本,在需要休闲消费内容的时候分体尽享屏幕的乐趣,但是平衡之道需要掌握平衡之美,如何分配屏幕和机身两部分的设计就要看厂商的技术实力了。
除 了上述几种形态之外,还有很多更为奇葩的创新,不过个人认为只是一种彰显技术实力的宣传而非可投入市场的,如华硕的双高清屏“taichi”,总的来说这 次触摸超极本的大潮还是让人欣喜的,高端上有了能和苹果放手一搏的设计派产品,中低端也有比普通本贵不了多少的平民派产品。
最最重要的是,微软跳出来教育队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