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推出了Windows8系统,从操作系统层面上打破了传统PC和平板电脑的界限,这使得同时兼具平板和传统PC功能的混合型设备再一次受到厂商的青睐,一时间各种平板混合型笔记本层出不穷。
以前我就觉得,小尺寸的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在尺寸上相似,如果两者能够共用一下屏幕,触摸屏,甚至存储,电池等部件,那岂不是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同时拥有两个设备了?一些厂商也做过这样的尝试,比如联想Idea U1,屏幕部分就是个平板电脑,使用arm平台和安卓系统,接入X86平台的底座又可以变身为使用Windows7系统的笔记本。只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成气候。
如今微软推出了Windows8系统,从操作系统层面上打破了传统PC和平板电脑的界限,这使得同时兼具平板和传统PC功能的混合型设备再一次受到厂商的青睐,一时间各种平板混合型笔记本层出不穷。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此类产品在结构上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以传统笔记本形式为主,通过翻转,旋转,双屏幕等方式变形为平板模式。比如联想的Yoga,戴尔的XPS Duo 12,华硕的太极本等。此类设备的处理器平台与传统笔记本相同,安置在底座中,散热条件较好,因此采用的是性能较高的IVB平台,最高可使用i7移动处理器以及独立显卡。缺点在于平板模式下,无论是重量和厚度,都与市场上的平板电脑产品相去甚远,要想像平板电脑那样随意的拿着玩怕是比较困难。个人觉得这种产品只能说在传统PC上增加了一个卖点,但并不能代替平板电脑。
第二种是以平板形式为主,通过连接键盘底座变形为传统笔记本。比如三星的Smart PC系列,微软自己的Surface也可以归为此类。这种设备的处理器平台是内置在屏幕中的,受到散热条件,重量,体积等限制,主要都采用了低功耗的平台比如Atom,同时也都是集成显卡(话说三星把i5塞到Smart PC Pro里了,就是不知道实际使用效果怎么样)。这种设计能完美的在平板和笔记本两种形态之间进行转换,使用上也和独立的平板产品和笔记本产品没有什么差别。
但受限于硬件性能,一些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应用还凑合,但是稍微复杂点儿的应用恐怕就应付不过来了,更不用说玩PC平台上的游戏了。从这点上来看,恐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无法完全替代传统PC产品,对于已经拥有台式机的用户来说,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两种产品可以说各有优缺点,一种性能不错但是形态转换不够好,另一种形态转换完美但是性能又不济。对于希望用一个设备来兼具笔记本和平板的用途的用户来说,恐怕都不是完美的选择。
其实我个人倒是有个想法,结构上采用第二种设备的设计,屏幕和键盘底座分离,确保可以在两种形态之间完美转换,但是处理器平台按照第一种设备的设计,放置到键盘底座中,这样可以跟第一种设备一样,采用高性能的处理器和独立显卡来保证性能。使用平板模式时,屏幕和底座之间采用无线方式进行连接。在无线连接技术上,现在有支持1080p/60Hz画面传输的WHDI,工作范围30m且可以穿墙,延迟小于1ms,足够满足需要了。另外该技术还有100K的回传通道,可将用户的触摸操作传回底座端。
笔记本模式就简单了,用个连接器连接上就行了。这种方式在成本上与普通笔记本相比需要增加连接器,无线芯片,以及屏幕端的电池,可能还需要一些辅助的芯片和控制芯片等,另外还要增加一块触摸屏,但鉴于Windows8应该会推动触摸屏笔记本的普及,可以不算在增加的成本内了。总的来说,增加的成本应该可以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当然,这种设计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平板模式需要底座的存在才能工作,但应付固定区域内(家庭,单位)的使用应该没有问题,而带出门的重量也不会比第一种设备的重量更重。
另外对于屏幕尺寸我也有个想法,大尺寸的平板设备都会留有比较宽的边框来方便用户持握,但是这么宽的边框对于笔记本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存在的,而且还减小了屏幕的显示面积。我觉得可以考虑给屏幕设定两个分辨率来实现不同的显示范围:平板模式下使用较小的分辨率,为设备保留较宽的边框,而笔记本模式下则使用最大分辨率,提供更大的显示面积。当然,触摸屏的触控范围也应当随着屏幕显示范围的改变而变化。
这只是一些个人的想法,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厂商推出这样的产品呢?